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下半年物价或将缓升 明年面临大幅通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7 11:3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机构预测6月CPI降幅连续第3个月收窄
    刚进入下半年,各研究机构就纷纷对当前物价走势发布预测。综合来看,大多数观点都认为,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将连续第5个月负增长,降幅为1.3%左右。不过随着降幅缩小,进入下半年,物价很有可能缓慢回升。甚至有专家认为,明年我国可能又将重新面临大幅通货膨胀的局面。
    6月CPI或下降1.3%
    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预测,6月份CPI同比增幅将连续第5个月出现负增长。


    有专家认为,明年我国可能又将重新面临大幅通货膨胀的局面。
    他说,6月份食品价格继续小幅回落,同时翘尾因素将拉低物价1.3个百分点,仍然是主导6月份CPI继续回落的主要原因。根据农业部及商务部监测的数据测算,我们认为6月份CPI增幅在-1.5%至-1.1%之间,取其中位数,预测6月份CPI同比增幅为-1.3%左右。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也预计,6月CPI同比下降1.3%左右,但剔除掉季节因素后,CPI环比走势平稳。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林朝晖。他认为,6月猪肉价格已经连续两周走高,但蔬菜价格环比大幅回落,预计6月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5%左右。
    上海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6月份CPI同比下降幅度为1.5%,降幅比上月的1.4%加深0.1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7.5%左右。
    四季度或现正增长
    如果机构预测正确,6月CPI同比下降1.3%,这将是自4月份以来,CPI同比降幅连续第3个月收窄。唐建伟认为,虽然上半年CPI负增长已成定局,但是到了下半年,翘尾因素将逐步减弱,国内经济回暖将推升物价,国内粮食价格环比已经连续五个月上涨,居住类价格随着房地产回暖也将逐渐上行,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将传导至CPI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推动CPI在下半年逐步回升。
    同时,近期全球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扬、加上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流动性的充裕等都使物价回升的动力在逐渐增强,从而强化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唐建伟说,如果不出现突发因素影响,预计三季度国内CPI降幅将趋于收窄,在四季度可能摘掉“负增长”的帽子,年内出现物价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董先安也认为,到今年年底,CPI将出现同比正增长。
    不过浙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陶敬刚却认为,CPI将于10月份开始趋势性回升,全年CPI负增长的态势迄今没有改变。他说,新涨价因素将于2009年5月开始成为影响CPI的主要因素。目前,季节性因素将使得CPI环比在9月份之前仍以负增长为主。
    明年或面临通胀
    无论今年物价会否正增长,下半年将逐渐企稳回升却已经在学界达成共识。那么,大家熟悉而厌恶的快速通货膨胀是否也会随之而来呢?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是会的。他说,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通胀要比美国来得早,中国的通胀会于明年真正到来。
    据他分析,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扬。在中国,CPI由于在其构成中食品占比高达34%,所以对于全球大宗商品的反应非常剧烈。食品价格大幅上升,必定会对中国造成很大影响。此外,中国的CPI中,投资商品占比也较高,而投资商品同样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很大。
    香港学者郎咸平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中国明年发生滞胀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中国的制造业是进口原材料、进口机器设备后的粗加工,近来进口数据的暴跌意味着国内企业家在经济恶化的环境下“不想干了”。
    但是这种观点存在争议。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两年之内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物价更有可能是呈现温和回升的格局。
    原因有二:一是经济增长虽然底部回升,但仍低于潜在增长率,产出缺口仍然为负。二是只有当大量的货币以现金或者活期存款等交易性货币形式存在时,物价才会面临比较大的上涨的压力。从目前的情况看,活期存款占企业存款的比重仍明显低于2007-2008年出现通货膨胀时的水平;M1、M2增长率的剪刀差也仍然为负并且仍处于近年来的最低水平。“在这种局面没有改变之前,物价很难出现大幅度上涨。”他说。(方烨)

  通胀?不会!
    近来人们对经济的看法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担忧通胀,认为央行采取了与美联储类似的做法,即大量投放货币,既然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货币发多了,通胀就要起来;另一种观点是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通缩压力,因为全球经济都已经处于周期性下行过程中,中国最近几个月无论是PPI还是CPI都是负数,如果未来依然保持这个态势,那么就是通缩了。详细>>>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撰文:短期内通胀风险不大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在6日出版的《中国金融》撰文指出,我国经济形势将继续好转,短期内通胀风险不大,中期内控制通胀风险也面临着较多有利条件。货币政策效应明显,短期内无需作重大调整。
    张健华称,短期内我国经济形势将继续好转,预计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将超过7%甚至7.5%,第三季度将达到8%,第四季度将达到9%,全年达到8%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未来的物价形势,他判断,至少在全球经济进入持续复苏之前,无论是全球还是我国都不会通胀。即使在全球经济进入持续复苏之后,这一风险也会由于对原有全球失衡格局的再调整而大大降低。总体看,短期内价格总水平特别是消费物价持续显著上行的可能性不大,未来较长时期内对通胀风险的控制也面临较多的有利条件。详细>>>
    专家建议提防“中国式滞胀”
    几个月前,市场就对各国央行大量注入流动性是否会造成通货膨胀心存疑虑。而就在近期,国际上多个大宗商品价格又出现暴涨。对此,20日出席中国金融40人论坛与重庆市政府合办的首届西部金融论坛的多位专家指出,应对可能来临的通胀保持足够的警惕,提防“中国式滞胀”。
    中国金融40人论坛顾问、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在论坛上表示,今年美国政府的预算至少承担4万亿美元的负债,现阶段不可能通过税收来增加收入,发债也会受到市场很大的阻力,所以只能印钞,因此未来美元的贬值和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通过观察最近十几年来M1和CPI、PPI月度变动的关系,发现M1的变化跟这两个物价数据的变化高度统一。也就是说,只要M1增速上升,CPI和PPI早晚要上升,M1下降之后它们早晚也要下降。详细>>>
美联储在制造通胀?
如何避免重陷“危机-刺激-泡沫”怪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06:46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