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7月4日电(记者雷敏)2009年上半年,中国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已成定局。在这场与国际金融危机的“遭遇战”中,消费成为中国保增长的支柱之一。
今年以来,中国消费呈现小幅加速态势。统计显示,1至5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4%,比去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在出口下滑未见好转的严峻形势下,消费成为保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
“这说明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见到了成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事实上,与出口和投资相比,消费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长期是“短板”。但近年来,随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等一系列举措的出台,消费“短板”一点点长高,悄然实现了“华丽转身”。
2007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成为消费、投资、出口中贡献最大的一项。2008年中国经济虽与国际金融危机短兵相接,但消费仍延续了强劲涨势,而去年以来为应对危机出台的各项刺激政策更加速了这一步伐。
为拉动农村居民消费,今年以来,国家全面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统计显示,5月份全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2%。
车辆购置税减半、房地产交易税费减免等政策的推出,也给一度低迷的楼市和车市注入“强心针”。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30个主要城市中,住房成交面积环比涨幅超过10%的有17个,占到城市数量的一半以上。
1至5月,全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3%,为今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长期以来,由于购买力水平偏低,农村市场一直被看作消费“洼地”,但今年上半年农村消费增速连续5个月快于城市让人眼前一亮。
统计显示,5月份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6%,比城市快0.6个百分点,改变了多年来农村消费增长持续低于城市的格局。
今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能力持续增强。此外,“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消费政策的出台,也释放了农民潜在的消费需求。
“事实上,受外需萎缩的影响,今年一部分农民工返乡,把消费由城市转移到了农村,尤其拉动了下乡家电产品的购买,这也是今年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的原因之一。”商务部贸易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说。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223万台,销售额达到40亿元,比4月份增长42%。截至目前,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990万台,销售额153亿元。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宋则指出,由于农村消费的基数较小,增长幅度带来的消费绝对量有限。从长期看,农村消费的大幅增长很难持续,更不可能一直保持超过城市增幅的势头。今后还要继续在增加农民收入和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上下功夫。
“居民的消费预期刚刚开始恢复,远没有达到高涨的状态。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许多抑制消费进一步扩大的不利因素。”赵萍说。
虽然中国经济已经见底回升,但世界经济还远没有复苏,外需萎缩的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居民收入增长受到影响,储蓄和投资意愿增强。
不过,专家也指出,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仍相差近30个百分点,扩大消费有很大空间: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广阔市场,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有高达20多万亿元人民币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实物和服务领域消费转型和升级方兴未艾。
张立群表示,扩大消费最大的潜力是加快城市化进程,要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稳定城市非户籍人口消费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表示,鉴于投资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去年底开始实施的4万亿元投资需要6至8个月才能转化为消费,所以下半年消费应该能实现稳定增长,预计全年消费的实际增幅会高于去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