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止到今年4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7635亿美元,低于3月底的7679亿美元。这意味着,4月份我国减持了约44亿美元美国国债。
这是我国近一年来首次减持美国国债。根据美国财政部网站近一年的数据,自2008年5月份以来,中国一直在增持美国国债,一年间的增持额在2600亿美元左右。
值得玩味的是此次减持信息的发布时机:恰逢中国、印度、巴西与俄罗斯,即所谓“金砖四国”在俄罗斯进行首次正式会谈之际。从国际经贸体系看,这次会议标志着“金砖四国”正式由概念走向实质性启动。换言之,全球影响最大的四个新兴经济体首度形成了合纵共赢的架构。
从整个国际货币市场环境观察,减持美国国债绝非中方的独家意愿,俄罗斯和巴西近期也都有过类似表态。
尽管区区44亿美元的减持规模,对比于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以及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总量,显得并不算多,但是其中的标志性意义要远大于实质。最为重要的一点,这表明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拥有着改变话语权的重大机会。
目前国际间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是中国的国民储蓄支持着美国的透支与消费。其间,美国国债是一个必由的金融市场路径,因此,如果中国改变对美国国债的支持态度,就意味着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发生重大调整。
但是这一调整对中美两国的影响却并不相同,对中国而言,不过是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功能的进一步优化,而对于美国,则意味着经济增长路径面临重大挑战。
的确,当下需要反思美元“一元独大”的货币体制。美元滥发挟制国际大宗商品,这一体制直接冲击的就是“两头在外”的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在内,极有可能成为美国印钞机大肆运行的受害者。即便建立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现实困难,那么中国通过持有美国债券的优势地位,来遏制美国滥用铸币权倒不失为一个有效举措。
当然,正是由于中国外汇储备投资政策变化对于美国影响巨大,笔者认为,近期的减持动作更像是经济体间利益博弈的短期行为,却并不意味着中国中长期外汇储备政策的重大调整。对于大量持有的美国国债,中国固然有调整的必要,但是也正因为总量规模过大,大量减持只会导致债券收益大幅暴跌,最终伤害中国自身利益。
因此,在中美等大经济体之间,博弈固然需要,但是最终的博弈的原则却是共赢,而不是双输。从短期看,“中国储蓄、美国消费”的市场结构无法改变,因此尽管中国需要更加有力的国际话语权,但并不是以击垮美国经济为途径,选择稳步有序的调整外汇储备投资结构,才更加符合中国的长期经济利益。
无论是黄金还是其他投资标的,都无法逃过“中国因素”的魔咒,由于“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中国卖什么什么跌”,这成为遏制中国外汇储备调整的一道现实难题。
与其过度苛求对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绝对回报的追求,倒不如就让中国的外汇储备政策成为大国利益博弈的砝码来得更加实在些。或许未来我们要习惯中国对于美国国债的“减减增增”了。(上海财经评论人 马红漫)
![]()
中国4月份减持美国债44亿美元
仍为其第一大“债主”,此前已连续13个月增持;专家认为外储减少和美元贬值是主因
美国财政部网站前夜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7635亿美元,较3月份减少了约44亿美元。这是我国自2008年2月以来首次减持美国国债。
美国财政部网站近一年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5月份以来,中国一直在增持美国国债,一年间的增持额在2600亿美元左右。2008年9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跃居全球首位。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比居第二位的日本多776亿美元,差额较3月底的812亿美元有所收窄。
中国社科院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中国4月减持美国国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金融危机后,我国外部需求萎缩,外贸出口面临着加入世贸以来最为严峻的时期。贸易顺差迅速下降,外商直接投资也迅速下滑,整体流入中国的资本从去年开始减弱。中国今年3月末的外汇储备为1.95万亿美元,较去年底仅略增77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少了,意味着手里的钱少了,购买力自然就下降了。详细>>>
左小蕾:增持美国国债 需要注意什么
中国缘何一年来首度减持美国国债
我们该不该减持美国国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