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不是贸易保护主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3 20:1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 评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不是贸易保护主义
    新华社记者 吴琼
    中国政府6月初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制止在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存在的限制国产设备使用的现象。初衷本为消除对国产设备制造商的歧视,却被海外媒体曲解为贸易保护主义。
    事实上,海外媒体理解的所谓“购买中国货”政策与之前美国的“购买美国货”法令无法相提并论,更不是为了煽动保护主义的情绪。应该说,此次海外的强烈反弹是对中国政策的一种曲解和反应过度。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6月4日发布的公告中已经明确指出了这一规定的目的,即制止对国产设备的歧视,而非歧视海外厂商。这一点,美联社的报道中已经提及,但并未据此做出更好的判断。
    “据了解,目前在装备制造业招标采购活动中,通过在招标文件中设置歧视性条件违法限制国产设备使用的做法比较突出,在一些领域还相当严重……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予以制止,”这是发改委《通知》的要点之一。

    中国政府官方对海外的回应来自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他的论述更加明确了这一政策的目的,也进一步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
    秦刚说,颁布这样一个文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根本不存在所谓对外国企业和产品歧视的问题”。同时,这种做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也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而且,早在2002年,在金融危机爆发及中国实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之前,中国就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针对海外认为中国实施保护主义的说法,国内媒体和经济学家亦是一片质疑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告诉记者,中国并未加入WTO框架下的政府采购协议,因此并不存在违反WTO准则的可能。许多发展中国家均未加入这一协议。
    同时,中国政府的这一通知不是要求必须使用本土产品,只是提倡,也就是未形成法律条文,与美国出台的只买国货的条款不是一个性质。
    而由此引发的关于中国实行保护主义的断言更是牵强。张汉林说,政府采购并非进出口,而是指国内资金用在哪里,这种导向性的指导不存在也无法构成贸易保护。
    这种导向性的指导到底意味着什么?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就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在政府采购中优先使用国货的规定和做法。
    美国虽然已经签署了WTO政府采购协议,但仍有类似的规定。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告诉记者,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美国化程度很高的联想电脑,却被美国政府以“安全”为由排除在采购清单之外。
    事实上,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一直高擎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以产品质量、倾销等种种借口阻挠外国产品的进入,而中国是受害者之一。
    中国政府此番发出通知要求制止对国产设备制造商的歧视并非找借口之举。瑞士信贷驻中国首席经济师陶冬在17日的《金融时报》报道中坦承,在中国,地方政府的确有偏爱外国产品的倾向。
    张汉林也表示,他们的一项调研表明,中国的医疗器械采购,尤其是先进的设备,很大一部分都是进口的。
    一些专家认为,《通知》本身没有错,只是发布的时机欠妥。正如陶冬所说:“考虑到自由贸易对中国的经济是如此重要,这不是目前中国应该向世界其他国家发出的恰当信息。”
    因此,从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这一政策的出台,中国并非要限制外国产品进入中国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这才是中国的贸易伙伴应该寻求的正确信息。
    这一信息非常明确,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8日已经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8 00:38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