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色事物 正逐渐消失
● 戴庆成(香港)
重建“波鞋街”,停止发放流动雪糕车牌照——随着香港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具有香港特色的事物也正在逐渐消失。
今年82岁的黎海才,是目前香港年纪最大的雪糕小贩。在过去半世纪,他一向与雪糕、雪条为伴,经常驾驶着一辆流动雪糕车到处叫卖。许多不认识他的人,也因此叫他“雪糕佬”。
黎伯回忆起这份从事了大半生的职业时指出,最难忘的是30年前曾在新界英军军营冰房卖雪糕,当时大部分顾客都是外国人。他笑说,虽然自己跟许多雪糕小贩一样,没有读过书,但跟外国人沟通并无问题。
他说:“one dollar,two dollar,我都懂得讲几句。”
不过,随着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流动雪糕车自动交回牌照”的限期将于本月底届满,黎海才已决定由今天起退休,淡出这一行。
根据香港历史书记载,卖雪糕、雪条及汽水的雪糕车,在香港已有逾百年历史。最早期是以手推车为主,后来才出现三轮车,至上世纪70年代起逐渐由摩托车取代。这项满载港人集体回忆的本土工业,主要以男士为主。现任律政司司长黄仁龙的父亲黄鉴烈从前也是卖雪糕维生,黄仁龙小时就经常随父在山顶一带推着雪糕车叫卖。
香港特色事物 正逐渐消失
(2007-12-22)
对此,香港市区重建局昨天宣布,将动用31亿港元落实“波鞋街”重建项目,当中逾20亿港元会用作收购赔偿,赔偿比例是历来最高的。
市建局称,为了保留“波鞋街”特色,重建后会在区内成立首个体育名人馆,又会首次让19家体育用品商户以市值租金,优先租用商铺。预计重建项会在2013年完成。
至于流动雪糕车牌照,面对近日来自社会各界愈来愈大的压力,食环署发言人昨天也放松口气说,原本在本月底届满的”流动雪糕牌照自愿退牌计划”将会延期一年。发言人解释,港府现正检讨小贩发牌政策,结果可能影响流动小贩牌照的运作,因此决定延期。
但牛奶饮品食品职工会主席张志雄形容,港府的决定只是将雪糕车的死刑暂缓执行。他呼吁当局全面检讨流动雪糕车牌照计划,重发新牌,并容许转让,让更多经营者可以加入这个特色行业。
一直要求保留流动雪糕车的立法会议员王国兴,也批评港府无情,逼使领取流动小贩牌照的雪糕车持有人不可续牌。他昨晚与一群小贩在尖沙咀天星码头附近举行烛光晚会,表达不满。
相比之下,黎海才豁达多了。他说:“我现在搬汽水箱的力气也快没有了,迟早都要退休,早走晚走都一样。”
但香港政府为了规管无牌小贩,自1993年起开始停止发出流动雪糕车牌照,目前硕果仅存32个牌照。食物环境卫生署早前除了不准牌照转让外,更提出“流动雪糕车自动交回牌照”计划,用重金鼓励让牌照持有人在本月底交出牌照。在这种刻意淘汰雪糕车的政策下,许多从事流动雪糕车的老人家都纷纷表示会退出这行。换言之,不少港人儿时回忆的雪糕车恐怕很快就会绝迹香港街头。
事实上,随着香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近年来,许多陪伴香港人成长的事物正在逐一消逝,流动雪糕车只是冰山一角。
有“波鞋街”之称的旺角洗衣街、奶路臣街及花园街重建区,是另一个例子。由于区内大部分商店专门售卖体育用品,这条街也被港人戏称为“波鞋街”,成为香港人的集体回忆。但较早前,港府以重建为由,宣布将清拆“波鞋街”。事件乃引发不少港人强烈不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