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评:油价机制还需完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9 09:3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国际市场原油持续震荡上行及国内纷纷预期油价上调的“逼宫下”,5月31日国家发改委就发出通知,决定从6月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00元,涨幅分别为6.13%和6.91%。据悉,这是今年以来国家第二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也是自5月8日《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之后,首次按照该办法上调成品油价格。
    油价上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往哪怕是小幅度的上调都会引发市场激烈的反应。可喜的是,市场对此次油价上调的反应相对平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市场对此早有思想准备,提前打了预防针。在国家正式调价前,社会各界就轮番预测油价将要上调,市场已经形成了涨价预期。
    此次油价涨幅较温和,低于市场普遍心理预期。原先有机构研究认为,按照原油成本价、税费、企业的加工及销售利润测算,满额调幅应在500元以上,而此次400元的调幅是被有意缩小了。
    可以说,此次市场反应平淡得益于新办法的出台。原先调价时,大家只能按照有关部门半夜发布的通知执行。新办法出台后,何时调?调多少?大家都可以根据其中的内容去揣测和分析,此后国家的调价行为就不再是“半夜鸡叫”了,而是有章可循了:油价涨跌由“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说了算。
    新办法增加了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是很大进步。但同时要看到,在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背景下,新办法的实行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引发民众的质疑。
    其一,容易放大市场看涨预期,为垄断企业提供无风险套利机会。新办法规定以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为基础进行考虑。在如此准确的市场预期和传闻的驱动下,国内石油垄断企业和一些利益集团可以择机囤积待沽,甚至可能人为制造出所谓的“油荒”,引发民众涨价日前夜“加油难”问题。

    其二,4%的幅度太小,容易导致成品油价格频繁调整的现象发生。
    其三,新办法明确具体调整时间容易使政府处于“调与不调”、“调多调少”的两难境地,损害政府威信。
    理论上讲,任何政策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新办法也是如此。但在目前的国情下,它应该算是一个比较适用和折中的办法。事实上,民众对它的质疑,背后凸显的更多是对当前石油行业垄断体制的质疑。
    如果这种体制不打破,永远也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还会需要政府运用“市场调节”与“政府管制”两只手去协调。人们所期待的,就是“政府管制”这只手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刘满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1:34 , Processed in 0.7968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