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9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公敌(美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 09:3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9:38:53 | 只看该作者
中文名: 国家公敌
英文名: Enemy of The State
□ 影片原名: Enemy of The State
□ 影片译名: 国家敌人/全民公敌/高速反击/高度戒备/国家公敌
□ 导 演: 托尼·斯科特 Tony Scott
□ 主要演员: 威尔 史密斯(Will Smith)
金 哈克曼(Gene Hackman)
乔恩 沃伊特(Jon Voight)
莉萨 博内特(Lisa Bonet)
里贾纳 金(Regina King)
Stuart Wilson (II)
Laura Cayouette
洛伦 迪安(Loren Dean)
巴里 佩珀(Barry Pepper)
伊恩 哈特(Ian Hart) 
□ 电影类型: 动 作 片  
 出品年代 1998
类别 动作/惊栗
国家 美国
片长 131
分级 英国:15/美国:R

   剧情简介
     圣诞节前,史密斯陪太太到商店购物,碰到一位多年没有谋面的朋友,他刚将名片递给这位朋友,这个朋友却飞奔而去,并死于车祸。更加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位朋友将一张记录国会议员谋杀案的磁碟放在他的袋子里。而谋杀案主谋强沃特和他的属下在车祸现场找到了史密斯的名片,开始跟踪史密斯,企图严密控制史密斯的行踪,以夺回磁碟片并杀人灭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9:3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9:39:59 | 只看该作者
幕后:
  本片突出了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的可怕,还说明了一个道理:书呆子被逼急了也会变成报复天使。影片中花招层出不穷的高科技跟监与反跟监内幕让人眼界大开。导演擅用高科技手法来诠释政治惊险片,戏剧张力十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9:40:10 | 只看该作者
威尔·史密斯饰演一名家庭幸福美满、前途一片光明的执业律师,正当他心情愉快地帮情人选购圣诞礼物的当儿,巧遇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但是这位朋友却好像后有追兵,并且看起来像受到极度惊吓。他狼狈地央求史密斯救他,并在仓惶中拿了史密斯的名片后,便行色匆匆地逃跑了。就在他横越马路时,意外地发生车祸,当场死亡。
  其实,史密斯完全不知道自己已陷入一个难以脱身的谋杀案中,因为车祸丧生的友人,刚刚已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一张记录着一桩国会议员谋杀的磁碟片,放在史密斯的袋子里。原来,谋杀国会议员的主谋强沃特和他的属下,当时为了取回磁碟片,正追杀着史密斯的朋友,而他们在车祸现场找到了史密斯的名片后,开始寻线跟踪史密斯,用高科技的卫星监视,企图严密控制史密斯的行踪,藉以夺回磁碟片销毁谋杀的证据,并杀人灭口。家庭、事业与生命受到极大威胁的史密斯,唯一的救兵是曾为安全局探员、现在转为地下情报贩子、对安全局的技俩一清二楚、并知道如何反制金哈克曼。
  史密斯和哈克曼到底要如何在抢林弹雨突破重围?到底要如何斗智斗狠与敌人周旋才能保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9:40:22 | 只看该作者
影评:
  监视或被监视——作者:Microwind
  我们创造出这么一个巨大的网络的初衷是为了最大化的资源共享,但是最初的网络设计者在制定这个架构的时候应该没有考虑到信息流通的硬件设备会经历一个怎样的高度发展,并对我们并不愿意拿出来共享的信息也就是我们的隐私构成一个怎样的伤害。但是我们的隐私现在受到非常严重的威胁已经成为了一个既定的事实。
  这涉及到技术的公平性。我们都知道掌握技术的人如果不具备足够的道德素养,甚至是因为每人都有的好奇心的天性使然,都会对在这个网络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在这个我们日益依赖的虽然依旧被称作虚拟环境但是已经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每一处角落的世界里,现实世界的道理与法律都失去作用了。拥有强大技术的一方只可被拥有更强大技术的另一方所制约,而且受到影响的不仅是网络中的虚拟财富,而且是更重要的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但是不幸的是在这个网络的绝大多数参与者拥有的技术少得可怜。所以落入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我们可以设想两种结果,第一种是我们都开始学习技术,不仅促成网络世界的极大发展,而且我们每个人的隐私都受到更进一步的伤害,于是我们为了保护我们的隐私而更努力的学习技术。而学习技术这一活动本身就对别人的隐私构成了威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落入了监视或被监视的alternative状态。每个人不得不为保护自己日益危险的少得可怜的隐私而战斗。
  另一种结果便是每个人都意识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我们对技术的进一步依赖将导致的不良后果,然后逐渐学会脱离这个环境,重新找回在真实世界里的自我,达到返璞归真。我虽然不是反技术分子(新卢德派),但是我真诚地希望我们能走向后一种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9:4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9:4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9:4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9:4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3 18:2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