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培养目标
1.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运用邓小平同志关于国际关系的理论指导国际问题的研究。通过学习,培养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研道德,能根据国家的需要,树立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贡献,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2.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具有较为扎实的国际关系理论基础,熟练运用一门主要外语,较为系统地了解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外交战略和外交实践,掌握国际事务管理知识,并能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内重要问题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3.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毕业后应成为胜任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国际关系学教学与科研,以及外交、外事、对外贸易、国际文化交流等涉外机构的专业岗位工作的中高级外事管理人才,应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
本学科学制为二年半时间。前一年半主修硕士学位的必修、选修和专业课课程,各门功课经考试或考察合格者方可转入硕士论文写作阶段。学生应从第三学期开始注意收集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各种资料,确定论文题目,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访学活动。后一学年完成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
三、研究方向
1.“国际关系理论和研究方法”(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nd Methodology)
主要包括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当代国际关系研究方法。
2. “国际安全研究”(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SS)
主要包括:国际安全体系、大国安全关系、国际冲突与危机解决、亚太政治与安全等研究。
3. “国际发展比较研究”(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and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与机制、“全球化”与“区域发展”、“全球治理”、区域发展合作机制(欧盟、APEC、 阿盟)、比较文化与社会、性别与国际政治等研究。
4. “中外关系研究”(Chinese Foreign Relations)
主要包括:中外关系史、中美关系、中外文化交流、中国外交。
四、教学方法
采取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自学、系统的课程学习和专题研究相结合的访方式,启发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大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并撰写发表科研论文,既重视导师的指导作用,又发挥学科的集体优势。
五、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六、课程内容简介及基本要求
1.基础课
1) 现代国际关系导论
本课程介绍国际关系学科的基础知识,要求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本课程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思想中有关国际关系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关于国际关系的论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沿革以及主要派别;中国学术界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现状等等。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打下较为扎实的马列主义国际关系学理论基础,掌握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方法。
3) 国际关系研究方法
本课程介绍国际关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发展的最新趋势。
4) 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
本课程是一门有关国际关系研究的综合性课程,其主要内容是密切联系国际关系发展的现实,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如当今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国际政治中的合作与冲突;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一体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等等。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从宏观上考察、分析国际关系的能力。
5) 文献选读
本课程通过选读国际关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史文献,使学生加深对该学科历史、理论与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6) 国际组织与国际公法
本课程主要介绍目前各主要国际组织以及国际公法的由来及其历史沿革与现状,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