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旧精华珍藏区》】[《旧精华珍藏区》]算黄算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5 19:2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常在麦收时节里,能听到一种布谷鸟的叫声:“咕咕——咕咕!”母亲告诉我说,那种鸟儿总会在初夏里喜欢用这种叫声告诉人们,麦子已到了收获的季节。布谷鸟那种带着特有的有节奏的咕咕的叫声,细听起来有点象在对我们说话——算黄算割,算黄算割!似乎是在提醒人们,麦子成熟了,有一点黄的时候就去收割,黄一点就割一点。那是因为,要避免初夏时易来的急雨打坏了田里的收成。
  其实布俗鸟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种鸟儿罢了,而它们会催割的这个情节,只是劳动人民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中想象出来的而已。每到这个季节,就是布谷鸟的欢乐时节,它那优美的歌喉伴着麦收的火热场面,总会换回农民的丰收的喜悦。
  还记得在小的时候,家门前就是成片的麦田。春天里,我们只会在自己的作文中凭借着想象提到“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之类的话,单单注意到了那绿得喜人的情景,可是那麦苗儿真正长出是什么样子,却总也说不清。只有等到麦收季节,才能见到顶着一颗颗饱满麦芒的成片的植物在地里一天天地由绿变黄,然后越发沉甸甸地,等风再也将它们摇不动时,就是它们长成的时候了。
  为了抢个好天气,麦收的速度非常快。可能昨天我还给老师说我在下星期的作文中会提到层层麦浪,而今天放学就只能见到满地里的麦杆茬儿了。听母亲说,有些年间雨水偏多时,常发生麦子因收不及而烂在地里的事情,等雨后再收到的麦就有一种被水浸过而发霉的味道,人们称它们为“芽芽麦”,这样的收成是没有办法卖出个好价钱的。

  抢收,可能就因此成了一年来保证好收成的关键环节了,所以连布俗鸟也在这时候出来提醒大家“算黄算割”了。母亲总说从小被骄生惯养的我是“五谷不分”,然后我就用比她更大的声音说:“我至少知道包谷是什么样子的!”母亲又问我还知道什么,我说:“还有玉米……”等自己的话音刚落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于是偷偷地吐了吐舌头,一溜烟地跑开了。
  麦地里总是小孩子们在夏夜里奔跑和嘻戏的乐园,尤其是在麦收过后,整个田里只有稀稀拉拉的没有烧净的麦茬子和没有拾掇干净的麦秸杆。我时常同小伙伴们一起跑去拣了一堆秸杆来编各式各样的小篮子、扁草帽、细手镯等等小玩艺儿来玩,偶然间也相互交换着各自的杰作。在收完麦后可以大大松了一口气的农民们,些时也会边看着孩子们在空旷的麦场里追逐玩耍,边扬起手里的锨与耙将脱了粒的麦子扬场。这个时候,在麦场里就会堆着好些大小小的金色的小山包。孩子们象喜欢玩沙子一样地,也爱向那麦粒堆里钻,将本来一本正经被称为粮食的东西当作了天然玩具。当然那里会比沙堆好玩多了,不会太脏,也不会因颗粒太细而迷了眼睛。这样能爬进麦粒堆玩闹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农民们怕我们这些不知深浅的孩子们糟蹋了他们一年来的血汗,于是象驱赶偷嘴的鸟儿一样,连吼带叫地将我们哄散。
  说起偷嘴,可能我们比起鸟儿们来也好不到哪里去。也不知道是听哪个小伙伴说的,那样的没有脱壳的麦粒也能吃。孩子们的好奇心总是玩限的,于是我们又一窝蜂地逼进麦场,躲过那些麦子主人的眼光,摸近小小“金子堆”,迅速地抓起一把麦粒就跑。边跑还边将手里攥着的不干不净的麦粒向嘴里填。等跑到自认为足够安全的地方时,才开始大嚼特嚼,最后在感觉到那样的东西并不十分好吃时,就干脆吐掉。等到玩累了就坐在麦场边,引得嚼麦粒的兴致又起时,就再一次向麦场发起偷袭。在那些农民看来,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们并不比麻雀和老鼠好到哪里去。
  又到一个麦浪翻滚、镰刀飞舞的时节,而我再也没有心思去找一块可以观赏麦收场景的地方了。印象中橙黄的麦粒的样子正在记忆里渐渐消逝着,城市人生活与工作的压力淡去了田野里的劳作,也淡去了儿童时代的快乐。只有这么一两只偶尔误入楼群、瞎闯檐下的布谷鸟,还那样专注地做着多数象我一样的人根本听不明白了的提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14:4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