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关总署12日发布了4月份外贸进出口情况。统计显示,4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2.8%,其中出口下降22.6%,进口下降23%。
与3月份相比,4月份出口同比降幅加深5.5个百分点。但按工作日平均计算,4月份出口环比增长6.9%,继3月份之后单月出口再次出现环比增长。
除了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环比再次出现增长外,4月份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环比也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及织物、鞋类、箱包和玩具出口分别环比增长3.9%、13.4%、3.8%、22.4%和18%。
“外需萎缩的情况下,追求出口速度和规模并不现实,最需要的是抓住机遇提升出口质量和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研究院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建议,未来出口退税等总量政策应适可而止,政府应更多进行一些政策创新,给企业以切实有效的支持,推动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型。
“这些产品是发达国家居民的生活必需品,而且占其消费总额的比重很小,所以需求会相对稳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指出,近期一些跨国采购商、零售商的库存有所增加,这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同时,我国对初级产品的进口量在增加。统计表明,4月份我国铁矿砂进口量同比增长33.2%,原油进口量增长13.6%,成品油进口量增长2.6%。“这说明扩大内需、刺激投资的政策开始见到成效。”张小济分析说,进口价格的下降也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在外贸指标中,贸易顺差值得关注。由于进口降幅大于出口降幅,前4个月我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75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4%,净增加184.5亿美元。
“尽管顺差名义上仍持续快速增长,但并不意味着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是正的。”张小济指出,当前外贸出口企业持续经营困难,会直接影响相关的生产性、服务性企业发展;同时,就业人数减少,居民收入下降,未来消费增长也可能面临制约。(周英峰)
![]()
寒流难抵 外贸企业患上“退税依赖症”
在连续多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刺激下,我国外贸出口初见成效。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外贸企业更多地是把退税作为压价让利的促销工具,甚至产生了依赖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惰性。
专家指出,出口退税减轻了出口企业的负担,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下的竞争力,是一种实质性的支持。但出口退税政策始终是无法操控外需的,一切都要看外国人的消费意愿,甚至提高出口退税还会进一步强化出口导向,导致某些出口产业的产品出现新的过剩,使发展方式进一步逆转。详细>>>
钢材出口退税1日上调 分析称对刺激出口作用有限
从今天开始,冷轧、不锈钢及取向硅钢、合金钢等产品出口退税提高至9%-13%。不过,这一出口退税率低于市场预期,涉及出口退税品种也少于预期,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对刺激钢材出口作用有限。
此前我国征收出口关税的钢材品种主要包括生铁、普钢坯等初级产品;合金钢坯、不锈钢;螺纹钢、型材、热轧板和中厚板等关税税率为5%-25%。冷轧等部分高附加值产品、铸管以及大部分不锈钢产品则享受5%-13%的出口退税率。据悉,在中钢协向政府提出的建议报告中,希望将出口退税为5%的产品提高至17%,并建议对中国产能过剩的热轧卷板出口退税由零提高至13%。详细>>>
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 河北多数企业反应平淡
距离2月初上调出口退税率至15%还不到两个月,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便迎来了年内的第二次上调。从4月1日起,部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再次上调一个百分点至16%。
这是继去年8月以来,我国第四次调整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距离17%的全额退税比例,仅差一个百分点。
再次上调出口退税,对身处困境中的纺织企业意味着什么?为何采访中多数企业对此反应冷淡?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