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5月14日专电(记者安蓓、罗沙)在14日召开的“以创新促进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表示,近年来中国在促进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政府、市场和企业共同参与解决。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梅永红说,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主要体现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显确立,区域创新活力明显增强,以及创新环境明显改善等几个方面。
尽管如此,他指出,未来推进创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面临的问题依然艰巨而复杂。当务之急是要思考和突破几个重点问题,包括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产学研合作,科研机构定位,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以及科技投融资等问题。
梅永红说,科研机构高度重合阻碍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在某城市,从事海洋研究的机构多达28个,彼此交流合作严重缺乏。此外,产学研良性互动尚不充分,一些科研机构定位不明确,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从技术创新到兴办企业实体无所不能。创新环境中仍有很多行政分割存在。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投融资体制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在此次由科技部和世界银行共同举办的论坛上,世界银行发布了题为《中国: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的报告。报告认为,在中国目前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是创新活动的主体。但未来中国要实现成功的技术赶超还需要依靠私营部门,特别是大型私营企业创新的发展。
世界银行东亚地区民营部门发展首席专家张春霖说,目前中国企业创新面临着发展和转型两方面的挑战。能否让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能否形成创新驱动型的增长,对中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减贫至关重要。此外,中国企业的创新在最大限度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创造就业的能力,这需要私营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