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推进科学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5 12:1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正处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遵循规律、以人为本、趋利避害、优质高效、加快发展”的思路,以灾后重建为契机,积极推进科学发展。

    科学制订重建规划。科学规划是推动科学重建的重要前期工作。我们结合震后实际,及时编制完成了全州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一是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切实遵循规律,合理确定规划范围、重建区域和建设内容,合理确定未来人口规模、工农业生产布局等,以科学的规划指导重建工作科学、高效地进行。二是注重规划的人本性。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保证重建规划符合民意,确保重建地群众的安全,注重人性化设计。三是注重规划的针对性。根据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对极重灾区和重灾区按照就近就地分散安置的原则进行规划,提出“一中心、两走廊、四片区”构想,力求将汶川县建设成为灾后重建的典范。

    注重创新发展模式。灾后重建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通过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大力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促进集约发展。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的地区新建工业园区,推动企业集聚和生产要素集中,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重灾区城镇的功能恢复、基础设施建设和风貌改造,大力增强县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走城乡互动、共同发展之路。三是积极创新资源开发转化模式。牢固树立新的资源观,着力推动水电、矿产、旅游资源开发和转化模式创新,逐步形成转化决定开发的体制机制。

    扎实抓好生态重建。阿坝州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大地震使重灾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我们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在州内划定禁建、限建区域,同时将原有部分工矿企业和设施搬出生态脆弱区,为生态恢复创造条件;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实施人工治理,加快修复生态;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重点工程,全力推动生态恢复重建进程。

    倾力打造优质工程。阿坝州地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和活跃带。在这样的地区开展灾后重建,对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在及时进行各种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严格重建项目选址,确保所有工程、新建项目和城乡住房避开活动性地震断裂带、次生灾害易发地段、行洪通道,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执行新规范,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切实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按照“畅出口、强骨架、上等级、保安全”的思路,优化选线方案,提高设防等级,精心构建“生命通道”。


    优先解决民生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我们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坚持农户主体、政府主导、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二是大力实施增收工程。鼓励乡村组织群众参加宅基地修复、土地整理复垦等,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三是大力实施扶贫工程。积极开展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帐篷新生活行动、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高半山区脱贫致富工程,扎实推进高原牧区、大骨节病区、高半山区协调发展。四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通过以工代赈、创造公益性岗位以及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等方式,扩大就业门路,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特别是转移安置群众的生计问题。五是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安置灾区“三孤”人员,深入推进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工作。六是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抓紧做好各项损毁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学校、医院等的重建任务。积极推行藏区“9﹢3”教育模式,增强广大农牧民子女的就业能力。

    (作者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少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10:1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