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部经济企稳回暖初显 “崛起”呈加快态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7 13:2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合肥4月29日电(记者郭小兰 卢尧)“尽管当前金融危机尚未过去,但参会的人气和热度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这说明,国际国内各方面对中部地区有着更多的关注,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部作为’,有着更大的期待,让我们看到了贵如黄金的‘中部信心’,看到了扑面而来的‘中部机遇’。”
    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部论坛上的一席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士尤其是中部六省代表的强烈共鸣。
    统计数据也支持了“中部信心”指数。2008年,中部六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GDP占全国的比重由2006年的18.7%提高到19.3%。今年第一季度,除个别省GDP增速下降外,其余5省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4个省的增幅都达到了两位数。   
    一季度中部地区经济先于东部企稳回暖

    去年出口遭遇“寒流”的奇瑞汽车,新年伊始,就收到了两份政策“大红包”:国家燃油税改革和下调小排量轿车购置税。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今年一季度,奇瑞汽车创下了“连续三个月突破3万辆销量”的历史纪录,实现了今年的“开门红”。
    据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说,从今年的情况看,中部地区面对危机奋力崛起,经济仍保持了良好的态势。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湖南、安徽、湖北、江西4个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均超过10%,其中最高的湖南省达到了13.1%。
    今年一季度,中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3%,明显快于东部地区的19.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高出1.5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中部地区对外依存度较低,“内生型”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在中央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政策出台后,中部地区有望最先感受到政策带来的“暖春”。
    专家指出,中部地区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如湖北、安徽、江西的汽车产业,湖南的工程机械产业,安徽的家电产业,河南的食品产业。国家采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家电下乡”等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给中部省份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安徽是全国第三大家电产业集聚地,在“家电下乡”政策促进下,今年一季度全省家电产品中洗衣机、冰箱、空调、彩电四大家电产量增长42.7%,比去年四季度提高31.5个百分点。海尔冰箱、荣事达冰箱、海尔洗衣机等家电生产企业产值分别增长了7.6倍,2.2倍和51.5%,格力电器净增产值21.6亿元。
    今年一季度,湖南41家重点机械制造类企业产值平均增长26.5%。业内人士预测,在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政策利好的促进下,工程机械行业的市场前景将更加乐观。
    危中见机,六省加速谋篇布局
    山西省省长王君说,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四大传统产业占全省工业总量的80%以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使这场金融危机对全省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全省调整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王君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将在国家鼓励支持的六大领域安排项目总投资约6500亿元,由此带动全社会固定投资1万亿元。山西将重点抓好工业结构调整,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积极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等四大新兴产业,构建山西现代产业体系。
    事实上,不仅是遇到暂时困难的山西省,中部其他省份也在应对危机中积极把握机遇,积极寻找国家政策和本省优势的最佳结合点,力图实现“弯道超车”。
    湖南、湖北加大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力度,安徽省大力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6亿元自主创新专项资金。
    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认为,金融危机产生的“倒逼机制”,使具有区位、产业、资源和劳动力综合优势的中部地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热点区域。金融危机加速海内外的产业和资本加速向中部转移,给中部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在第四届中博会上,世界500强英国乐购集团与安徽省签下6家大卖场的计划;FaGuoJIALEFU计划在安徽、湖北、河南、湖南四省建设5家新店。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湖南省和安徽省一季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增长20.6%和11.5%。
    中部省份正在谋篇布局,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使中部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和突出。安徽不久前出台汽车、钢铁、纺织和电子信息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推进相关产业优化升级,增加企业素质和竞争力。
    河南省提出,要用好“七大机遇”,加快“七大转变”。其中一条就是抓住国家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的机遇,加快传统农业产区向农业基地转变,增强崛起的保障力。河南着力打造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力争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300亿斤,进一步充实“国家粮仓”。
    多方助力“中部崛起” 中部有望最先走出“洼地”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和中部六省,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加速推进或者尽快组织实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开创2009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新局面。
    发展一直滞后的中部地区交通状况有望在今后几年得到根本改观。“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局将安排民航基金121亿元,对中部地区机场进行改扩建,其中中部六省省会机场全部进行改扩建。铁道部今明两年中部地区铁路基建投资约为7500亿元,中部地区目前有13条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正在抓紧建设。据测算分析,可以创造750万个就业岗位,工程消费钢材2500万吨,水泥1.5亿吨,同时带动装备、冶金、电子信息等一系列产业发展。
    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说,中央财政惠农政策将重点向粮食产量占全国30%的中部地区倾斜,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支持粮食主产省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下一步将通过财税政策创新,加快中部地区光伏发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支持在南昌、长沙、武汉、合肥等十三个城市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带动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也表示,将大力支持中部地区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全国精品原材料基地。
    参加中博会的经济专家建议,中部地区要把握住国家政策和产业转移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率先走出增长“洼地”。
     观察 我国经济企稳回暖态势初步形成
     中国经济趋势"企稳回暖"需求"内松外紧"
     PMI指数连续4个月回升 马建堂称经济或已企稳回暖
     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发布 经济出现企稳回暖迹象
     国家统计局局长称中国经济企稳回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8:5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