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开日志之一
2006-03-28 14:03:42
大 中 小
当我于昨天乘坐北京至天津的高校校际快巴抵达南开大学的时候,已经快七点了。那个时候,刘丰正在陪老卡吃饭。我住在他的宿舍。他们国际关系系04级总共只有6个硕士生,三个男生,因此一个四人间的宿舍只住三人,我的来到正好填补这个空缺。刘丰专门为我整理了这个空床,还贴了墙纸。晚上,我们边吃饭边聊,因为他说在老卡在一起就当服务员了,一点都没有吃好。
刘丰现在专心于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梳理工作和研究方法这两大块,他特别强调,是方法而不是方法论。他是属于那种特别热心于纯学术的那种,对比起来,我对学术的三心二意,让我简直有点无地自容。
刘丰告诉我,是天飚老师把老卡送过来的,我估计用他那辆“宝马”,刘丰在天津告诉路口接的。不知道老卡得知自己的中国学生居然如此富有,会是什么感觉。
晚上,李敏给我短信,说他周五过来听seminar。
一觉睡得很舒服!我在自己宿舍的时候,常常晚上失眠,没想到在这里却睡得如此之好。早上醒来已过了7点,刘丰带着我去张老师的办公室,我们在那里吃的早饭,张老师的办公室挂的是“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牌子。
上课的地点是南开大学刚刚修建的二主楼,可容数百人,我觉得参加的应该主要是本科生,因为我感觉他们年龄都很小,当然还有一些从全国各地来的学生。尽管天飚跟我讲过很多关于老卡的八卦,但是还是对这个人充满了好奇。他很高,很瘦,至少在外形上就很有犹太人的风格。
我来之前,就曾问过刘丰,他规定的那些阅读材料需不需要带过来,刘丰说,不用,估计只不过就是概论性质的东西。 老卡讲得很简单,很基础,比较适合本科生,我自然就权当练听力了。我很感兴趣的是:老卡对现实主义如此强烈的批评,今天他讲的是现实主义这一块,但是每讲一部分,他就要用他的建构主义理论来批判一番,甚为有趣。不知道张老师作何感想。真希望他们俩真枪实剑的辩论一番,那该是何等精彩?呵呵,我也太唯恐天下不乱了。
第三节课课前提问,没想到南开的同学都很积极,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南开的学生通常功底扎实但却含蓄低调。我也想提问:我想问他,中国总是出不了理论大师,是不是与我们长期的唯物主义教育有关。但后来想了想,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用英文把我的意思表达清楚,否则老卡很可能不明白我的意思。终于,我没有问。再则,我就坐在张老师的旁边,不敢随便胡来。
中午,冯志阳请我吃饭,他带我在南开逛了一圈,他签约了上海社科院。冯志阳是我的高中同学,高考全市第一名。我们约好明天带我去逛街。
刘丰很忙,所有的后勤事务都由他负责,我尽量不去打扰他。
我在想,我这回来,究竟是来听课的还是来玩儿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