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经济今年将现战后最严重衰退
●美国经济预计明年年中开始复苏,但明年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为零。日本、英国、加拿大等今年均将呈负增长,明年将开始复苏。而英国经济明年全年仍将出现0.4%的负增长。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的冲击大得“令人惊讶”,但在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带动下,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仍将保持经济增长。但亚洲经济前景依然面临下行风险。
●现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可能不足以阻止金融业恶化与经济疲弱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在公众支持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尤其令人担忧。
●即使在危机结束后,世界经济还将有一段艰难的过渡期。各国信贷增长速度将会放慢,融资会相对不足,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所面临的问题会更严重。
●各国应该把财政刺激措施与可持续性财政政策结合起来。各国政府既要奉行短期扩张性政策,又要使人们对中期财政和经济前景抱有信心。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22日电 (记者胡芳 刘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2日发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收缩1.3%,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明年世界经济将逐步复苏,但仅有望增长1.9%。
衰退确实是全球性的
报告说,世界各地经济均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活动疲弱的严重影响。去年第四季度,发达经济体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前所未有地下降了7.5%,估计今年第一季度会以同样快的速度下滑。
报告说,美国经济受金融压力加剧和住房市场疲软的影响最大。西欧和亚洲发达经济体则受到全球贸易剧降、自身金融问题以及房地产市场下滑带来的沉重打击。受贸易不振和资金减少影响,新兴经济体经济去年第四季度整体收缩4%。
报告认为,衰退确实是全球性的,因为占全球经济四分之三的国家人均产出预计都将下降,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速都大大低于2003年至2007年间的增长水平。同时,严重依赖制造业出口的东亚国家和依靠资本大量流入推动经济增长的东欧及独联体经济体受到的影响尤其明显。
报告预测,美国经济今年将收缩2.8%,预计下半年美国经济收缩步伐将放缓,明年年中将开始复苏,但明年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为零。欧元区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收缩4.2%和0.4%。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今年均将呈负增长,明年将开始复苏,但力度不大。而英国经济明年全年仍将出现0.4%的负增长。
中国经济表现“强劲”
报告还预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的冲击大得“令人惊讶”,但在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带动下,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仍将保持经济增长,今明两年的增长速度将分别达4.8%和6.1%。
报告说,中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速度会有所减缓,但在恶劣的国际金融和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的表现依然是“强劲的”。中国经济的前进动力源于两个因素:一是政府积极行动,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并放松了货币政策,从而扩大了消费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二是出口部门在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特别是把高进口额计算在内之后。
报告还说,亚洲经济前景依然面临下行风险。一个主要的因素是,亚洲地区以外的发达经济体程度更深、更持久的衰退将进一步减少外部需求,对亚洲地区的出口、投资和增长都将带来负面影响。其次,全球金融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可能给亚洲地区金融和企业部门造成损害。另外,外部冲击对金融和企业部门的影响可能比目前估计的更大。
报告认为,一些亚洲经济体仍有加大货币政策力度的空间,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体更多地放松货币政策似乎是适当的。同时,中国可采取进一步的财政措施刺激国内消费,这既可在短期内支持经济增长,也有助于中期内重新平衡经济。
现有政策无力驱动增长
报告指出,各国现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可能不足以阻止金融业恶化与经济疲弱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在公众支持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尤其令人担忧。
报告还说,在世界形势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财政和货币政策可能无力驱动经济增长,因为较高的预防性储蓄率可能会降低财政政策刺激的效果,而放松融资政策可能无法减缓去杠杆化的步伐。但是,报告认为,一些国家采取的激进的财政政策,使市场确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得到缓解,可以重振市场信心和刺激民众消费。
报告还认为,即使在危机结束后,世界经济还将有一段艰难的过渡期。此外,与危机发生前的最近几年相比,各国信贷增长速度将会放慢,融资会相对不足,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所面临的问题会更严重。
吁各国继续采取有力措施
报告还呼吁各国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和经济前景仍不明朗的情况下,采取强有力的金融和宏观经济政策。
报告说,过去发生的金融危机表明,拖延处理根本性问题意味着经济衰退将持续更长时间,各国付出的代价也将更高。支持贸易和金融业的举措(包括财政刺激和对国际资金流动的官方支持)将有助于全球需求增长,会给各方都带来好处。相反,采取贸易和金融保护主义将极大地损害各方利益,上世纪30年代各国采取的以邻为壑的政策导致全球经济大萧条,已为此次金融危机提供了警示。
报告认为,短期内,各国应在金融业调整方面突出三个重点:即确保金融机构能够获得流动资金;确定和处理有毒资产;对薄弱但仍有生存力的机构进行注资。
报告认为,发达经济体应大力运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克服通货紧缩风险。由于很多国家的政策性利率已接近零,因此应该迅速运用其他政策来刺激经济。同时,新兴经济体也需要放松货币政策,以应对有可能不断恶化经济的前景。
报告还认为,应该把财政刺激措施与可持续性财政政策结合起来。各国政府既要奉行短期扩张性政策,又要使人们对中期财政和经济前景抱有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