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职资讯] 马光远:假如房价真的上涨100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2 09:4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光远:假如房价真的上涨100倍马光远 经济学博士



任志强日前在博鳌论坛声称,和居民收入比,30年来房价基本没涨,舆论一片哗然。但他似乎对此相当得意,随后又将核心观点整理成一篇《房价涨了多少》的文章,贴在博客上,公开“邀砖”。



任志强作为一个开发商,他屡屡发表支持高房价的言论并不奇怪,这符合古典经济学对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其实,刺痛民众神经的倒不是任志强絮絮叨叨在说什么,而是总有很多权威专家学者给他的言论“背书”,贴上“真话”、“实话”、“有水平”等质检标签。在任志强等人占据房地产市场话语权的情况下,这样的假象不仅会影响房地产市场,更影响国家对房地产的政策,因此,有必要出来对一些观点给予澄清。



先说说任志强房价“基本没涨”的事。任志强论证:1978—2008年,中国GDP从3000多亿元增长到30多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了近100倍,城镇人均工资从28.6元/月大约也增长了100倍,城市中大白菜从1分多钱/棵也涨了100倍,但房价从全国看1978年是300元/平方米,到2008年按5000元/平方米计算大约涨了16.6倍。他的结论是,房价没涨!



我们假定任志强的数据和推论都没有任何问题,他的话其实包含两个结论:一是任何商品的价格历史走势都是一致的,大白菜涨100倍,意味着,所有的商品从1978年到现在都涨100倍;二是收入与商品价格包括房价是成正比增长的。既然收入增长了100倍,房价也应该涨100倍。这两点可以用经济学原理轻易驳倒他。首先,商品价格的历史走势千奇百怪,从1978年到现在,有些商品的价格翻了上万倍,有些商品的价格基本没变,这很正常,也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其次,商品价格并不都随收入的增长而等比例增长,所以经济学上才研究商品价格的收入弹性。有些商品随着收入的增长对其需求反而减少,价格反而下降,有些随着收入增长,价格也增长,而且增长的曲线也很复杂。



假定房价真的涨100倍,看会得出什么荒谬的结论。房价翻100倍,意味着全国房价的平均价格是3万元每平米,而200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是77354.72万平米,全国平均销售额就是23.206416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年鉴,房地产在GDP中的比重2007年是4%。按照这个还原,2007年中国GDP应该是580.1604万亿元,而实际GDP只有25.7306万亿。按照任志强的观点,2007年GDP是真实GDP的22.55倍,是美国的5.34倍。因为美国GDP占全球比例是20%左右,这意味着,如果中国房价真的按照任志强的“涨法”,2007年中国GDP就超过了全世界GDP的总和,何止赶英超美啊,中华之崛起啊。



误导中国房价的另一个说法是所谓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说实话,本人研习经济学十多年,没有在任何一本经济学教科书中看到“刚性需求”这个术语。很显然,这是中国“专家”对现代经济学的独特贡献。刚性需求是什么?简单举个例子,中国未来有2亿多农民要成为城里人,他们需要房子,因为这种“刚性需求”的存在,中国的房价长期肯定是看涨的。



稍微有点经济学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经济学里所讲的需求,不仅是有效需求、真实需求,而且是在“预算约束下”在一定时间内的需求。如果这是刚性需求的话,那么在中国,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有刚性需求的,可是为什么我们目前最头疼的问题是很多产业“产能过剩”呢。抛开居民特定收入来谈所谓的“刚性需求”,无非是回避已经畸形的收入房价比和畸高的房价而已。



退一步,假定有所谓的刚性需求,刚性需求就一定引起价格的上涨吗?首先,如果房子有刚性需求,那么汽车、电视机、洗衣机这些东西很显然也有刚性需求,可是,这些商品的价格在“刚性需求”下非但没有上涨,却跌跌不休,价格规律使然也。第二,城镇化一定引起房价上涨吗?且不说城镇化是未来30年的事,单就概念而言,这显然是一个偷换概念的逻辑,他们把城镇化简单化为好几亿的农民涌进大城市抢房子,不引起恐慌才怪。但好在中国的城镇化绝对不是这个概念。第三,中国的房价会一直上涨吗?国外的理论告诉我们,在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米以后,房价和房地产都将告别高速发展,回归常态。按照OECD的数据,房价周期大约为10年,其中6年为上升期,上升幅度大约为40%,然后下降4~5年。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房价是永远上涨的。如果有,任志强们可以告诉我。日本的土地比我们少吧,对房子的需求比我们多吧,按照这些专家的理由,日本的房价没有不涨的道理,但看看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泡沫破灭之后,萧条至今。



事实上,就中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而论,不管这些专家和开发商生造出多少理由,中国房价很显然已经把未来几十年的上涨理由、概念、故事都完全透支。什么奥运,什么城镇化,什么生育高峰等等,实在没有理由了,连同居、离婚、包二奶都成了创造刚性需求的理由。这些很荒谬的说辞,其实用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可以很轻易反驳,但最担心在任志强发言之后,我们的一些博士生导师,置这些简单的原理于不顾,为开发商的言论“背书”,长此以往,三人成虎,谎言自然就成了真理。不仅民众焦虑,而且影响公共政策,实乃学界之悲哀。对于任志强,我可以直接反驳,但对于为任志强“背书”的专家,我却感觉如鲠在喉,说不出别的,只有经济学的老祖宗凯恩斯的一句话奉送:“经济学本质上是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5 00:5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