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考研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1 23:3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考研学姐的考研心得,虽然不是一个专业的,但复习方法相通,可以借鉴下~

以下是原文:
先简单说下我的个人情况。湖南大学数学系大四学生,考上海财经的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政治74,英语74,数学138,专业课西方经济学116,总分402.

先说下数学。数学我觉得相对来说复习是比较简单的,因为你只要好好的做完一本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再把历年真题做个2-3遍就可以了。

这里我稍微解释下:《复习全书》是要做,不是用来看的。数学看效果远不如做的效果好;历年真题之所以要做2-3遍是要保证你做到最后一遍的时候,你能在规定时间内每张卷子做到140以上。嗯,即使你是做第二遍,你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140的。记住,做的时候要按卷子做要按考试做,做完整做工整,不要跟打草稿一样的。然后做完一张自己打分,自己分析错的。最好把自己做错的真题记在一个本子里面。这样做既可以帮助你知道自己哪些题目容易错哪些知识点不好,而且也有利于下一遍的复习。还有,第一天做卷子最好每天固定时段一张吧,这样有利于找到感觉。只要你能保证每张卷子做到140以上,数学基本就没有问题了。
附加的说下李永乐的另一本书《400题》。这本书是挺难的,我第一次做的时候是在我10月份做完一遍真题后。那个时候我做这个时候觉得太难了,3小时完全做不完做不好。所以我再做了几套后就不做了,重新做真题。等我做完第二遍真题的时候,我重新来做400题。到了那个时候就好多了。这套卷子真的是比较难比较犀利(很多出的就是你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而且计算量比较大,是打击信心的。所以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最好不要先做这个,但是这套卷子确实能对你的解题能力有一个上升,至少我个人的感觉这样。
最后还是一句话,只要你能保证历年真题的每张卷子做到140以上,数学基本就没有问题了。



英语我在准备的时候上了长沙博闻的辅导班,但是我个人觉得没有用,基本等于浪费时间。个人建议不要去报班了。
我复习的过程是:在暑假之前我就看看单词,看看英语杂志。是的,单词不要一个一个去背去扣,不要花太多时间。多翻翻,只要看到认识就行了。因为考研的时候只有作文是写得,其他地方只要认识就行了。
还有就是买了一本《长难句》,但是只看了前面几十页后面就没有看下去了。
对于翻译和完形,没有必要去买专门的书来做,只要把真题里面的做个几遍就行了。
对于新题型,觉得有必要的话,可以去买本专门的书来练习练习,毕竟以前接触这样的题型少,不熟悉。
阅读买了石崇贞的《220篇》,就是随便做做。到最后考研结束我也就做了100篇左右吧。石崇贞这本书题目是不难,做阅读就是为了找找感觉,看看单词。如果为了练解题思路,只要做真题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是扯淡。张剑的《历年真题》在暑假的时候会出,到时候买一本。我是先按题型每天一篇完形,2篇阅读。这样的做。做完阅读后再看看分析。第二遍的时候按卷子做。我知道阅读做了一遍后做第二遍就会记住答案了,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做第二遍,因为做第二遍是为了理解解题思路,理解理解为什么答案是这个。
有关作文我觉得只要到最后一两个月的时候,自己拿着历年真题的作文写。写第一遍的时候,可以找不同文章来选择合适的开篇结局,常用的句子等等。但是一定要自己一篇一篇写过去,而不是去背什么模板。把历年文章写了一遍后,再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再自己写一遍。这样写了两到三遍后,你写英语作文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下笔如有神的感觉,刷刷刷,就写好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找下英语系的高手把你写过的文章给他们修改下,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收获。毕竟人家是这个专业的。最后说下模拟题。模拟题的质量很烂很烂很烂很烂。我当时买了张剑的《最后8套》。其中有张卷子的完形我只对了3-4个,我觉得这样的模拟卷子就是骗钱。意义不大。我不知道其他的模拟卷子怎么样,但是觉得应该差不多,只是“很烂”的几次方不同而已吧。强调,真题才是王道。作文一定要自己多写几遍。
词汇书:胡敏的核心词汇、还有星火的一个小本
阅读:石崇贞的《220篇》
还有考试虫的《长难句》、张剑的《历年真题》


政治我觉得上辅导班还是有必要的。我报的是领航的全程。报班的作用是只要你按照老师的节奏来就行了,不用自己操心了,而且自己心里有底一点。政治从暑假的强化班开始,这样一路下来完全来得及。报班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拿资料吧。拿了资料重要的还是自己好好看。启航的资料是不错的,如模拟题和《最后20天》,市面上基本可以买到,所以不用报他们的班也没有关系。而博闻的资料也是很好的(个人比较看好米鹏),而且市面上也没有。特别重要的是我觉得博闻上课的地方方便,环境又好。其实每个辅导班老师讲的都是差不多的,老师基本都是带点忽悠人的。别看老师在上面说的信誓旦旦,其实都是装出来。如果他自己不显得特别自信特别niubei,那怎么让我们相信他呢?老师只是一个辅导作用,重要的是自己好好看好好背。老师最后押题什么的,我觉得基本是押不中的。去年几乎每个辅导班都押了房地产、通货膨胀什么的,结果自然没有考到。如果真考到那才真见鬼了:全国考生都把答案背好了。所以我个人建议是报个辅导班,和报不同班的同学交换资料,自己好好看。至于做题,我当时买了陈先奎的《2000题》,感觉很一般。我就做了一遍就再也没有看过了。序列系列我感觉就序列一还行,其他如《序列2——2000题》一般。我同学说《应试宝典》不错,一本书,解析是要自己上网下载打印的。最后的模拟卷我觉得启航的不错,还有一个貌似是前命题组的人出的3套还是4套卷子也不错,序列四还行。不过在考试前一个月前最好看看真题,看看真题里面的题目和答案。不要到时候到了考试才发现模拟题和真题的差距是很大的。

专业课是西经,曼昆的宏观和范里安的微观。由于一些原因,西经我到了9月份才开始看的。但到了考试前,我心里最有底的反而是这门复习得最晚的功课:我知道我能考到110以上,甚至有希望120,130.我这里想说的是:即使你是跨专业考上财西经的,时间上完全来得及,你完全也可以做得很好。下面我简单说下我的复习过程。
当时我先去买了高鸿业的微观和宏观。这套书蛮流行,所以还是要认真看的。
第一遍,每天晚上,我按照每天6章的速度,用了四天的时间把微观和宏观过了遍。第一遍我没有看得很仔细,重在了解整体,并在一些自己觉得没有看懂或者难得地方用笔做了个标记。第二遍,我按照每天晚上3章的速度看第二遍,并开始做笔记。记下书上的一些名词的定义,图和难点,共做了60页左右。
这样看完两遍后,我觉得自己心里有底一些了。于是我去买了范里安的微观来看。还是在每天晚上,每天3章的速度看第一遍。同时买了一本陈垦的一本习题集来做,目的是为了巩固高鸿业那本书上的知识。这本书感觉一般,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年我在网上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说到这本书。刚好,同学有一本范里安这本书配套的习题。我借来把那本习题集最后面的习题和答案复印了。做习题的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看过的内容,这样效果比较好吧。
等我这样看完了范里安这本书后,我在书店看到一本金圣才出的一套书,《笔记和课后详解》,它是配套范里安和曼昆等其他国外教材的。这书很好很好,强烈推荐去买。里面不仅有每章的笔记,习题解答,还有附加的题目。在我重新看第二遍范里安的时候,我也开始做范里安这本书的笔记了。还是定义和画图。还有就是开始看金圣才的那本书,认真的做上面的题目。这样,我每天晚上的速度大概只有一章。好像在看第二遍范里安的时候,我也买了曼昆的教材开始看了。每天大概1-2章的看第一遍。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时候是看书最累也是最痛苦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我是坚持每天晚上3-4小时的看西经;另一方面,由于曼昆这本书上的一些东西和高鸿业的感觉有些“冲突”。(后来看到第二遍、第三遍后我才陆陆续续地知道,所谓的一些冲突是因为我当时没有理解透彻。曼昆书上与高鸿业的不一样,是因为它们的前提假设不一样。)但因为我坚持每天按照自己的进度,所以我整体的进度还是挺令我自己满意的。我想说的是看那两本书的时候,最好自己做个规划,每天看几章,多少天看完。这样自己可以把握好整体的复习时间和进度。
看完曼昆的第一遍后,开始第二遍的记定义和画图,注意难得地方。期间反复和高鸿业上面的一些概念进行对比,尽量搞清楚,起码不搞混淆了。曼昆和范里安,我总共做了78页笔记。我几乎把书上所有的图都画在笔记上了。因为我之前看过上财的历年真题,我觉得图是比较重要的,而且很多知识点,我在画图的过程中有了更深的理解。毕竟画图你要搞明白为什么图是这样画的。所以我这里也是比较建议大家认真地把书上的图都画一遍。
在10月国庆之后,我把那两本书看了两遍,做了笔记。但这个时候,其实心里对很多知识点还是有很多的疑惑,掌握的也不是很清楚。整体感也不是很好。但我在看过真题后,觉得不是很难,相信自己只要继续这样看下去,肯定能上来的。
接下来,我开始看第三遍的书。并且开始做翔高的微观和宏观的两个小本练习题(这两本习题感觉一般。)其实这个时候看书的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快了。重要的是看第一遍和第二遍遗留下来的问题和难点。比如说,范里安的29章中的反应曲线,我就是在看了4,5遍后才彻底搞明白。而且,我觉得书上那幅图标反了“行参与人”与“列参与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好好去研究下,不过这个东西似乎比较难也不大可能考吧。当时我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看的:虽然说这个题目基本上考不到,但是如果考到这个题目,我就可以拉绝大多数人15分。(呵呵,一种比较变态的心理吧,但是当我觉得自己看懂的时候,心情真的挺不错。哈哈,扯远了。)这个时候,我也把金圣才的那两本书上的题目也认真的做了一遍,对于做错的不会做的难的都做了记号,准备看第三遍时候重点关照。
当我看完第三遍高鸿业、曼昆和范里安的书,一遍做笔记一遍看笔记,两遍金圣才的书和题目后,其实我心里蛮有底了。
到了12月份的时候,我开始做翔高的《最后十套》了。按照一天一套的速度在做。其实这套卷子质量很差,很多选择题都是答案错了,而且有些题目也超纲了。但是,在没有其他资料的时候,只能做做这套卷子,并且把它当作改错题来做,因为错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这样的做了一遍还是有提升的,只是你要带着批判和怀疑精神来做。做完这10套卷子后,我开始做真题了。还是一天一套。时间还是安排在每天晚上。这个时候我发现自己做真题的速度和质量都还是不错的。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在做金圣才的书还是《最后十套》或者真题,我都是把自己做错的题目用荧光笔标出来,然后下次再做再理解。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曼昆书后的题目很重要,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近几年的大题有好几道就是曼昆书后的原题。一定一定要把书后的每道题目都搞懂,无论是做3遍还是4遍。
到了12月中下旬的时候,我同学说有必要把尹伯成的绿皮书很好,而且我自己觉得自己的宏观还不是很稳,所以就去买了。这个时候其实看尹伯成的绿皮速度是很快的,我可以很快的看完一章的内同再做完一章的题目。这本书,我基本当作调节来做,在我觉得有零星的时间或者半小时或者一小时。但是这样整体下来感觉还是蛮有收获的。所以还是比较建议大家在早点的时候把这本书看了做了。我当时之所以没有做这本书,因为我觉得时间上来不及,而且我做了陈垦的红皮和翔高的微观和宏观的习题。
在1月的时候,我重新把真题做了一遍,把笔记再看一遍,把范里安和曼昆再看一遍,把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其实这个时候看书的话已经是很快的了,我可以一天看完一本书了。而且因为笔记是自己记的,我对整本笔记也是很了解了。感觉整本书整本笔记在我手里了。到了这个时候我就知道了我的西经分数是比较稳了,大概在110左右,虽然考高分比较难但是考低分也是比较难了。那个时候我最有信心的是西经,最担心的是数学。

小结一下:高鸿业的书我看了3遍,曼昆和范里安我看了3、4遍,真题做了2、3遍,翔高的最后十套、曼昆书后的题目和金圣才书上的题目尤其是错题起码做了3遍,有些是做了4、5遍。自己的笔记我看了3遍。尹伯成绿皮草草一遍,陈垦的红皮一遍,翔高的微观和宏观习题集一遍。特别值得强调的是:笔记一定要自己做,买来的笔记都是浪费,自己做了笔记能事半功倍;上财是比较重计算重图。(上面的一些时间细节我上我可能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是我自己看过的遍数还是有底的。只要你也看了这些,我觉得考上财的西经是没问题的。)


最后我说下自己对整个考研的总结。
数学辅导班没有用。你觉得自己基础不好想去上暑假强化班课的话,没用。因为老师是一道一道题目讲下去的,你根本接受不了。你觉得自己基础不好,那就认认真真的看教材。推荐同济的《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我说的数四,数三应该差不多。数一数二我不清楚。
英语辅导班也没有用。我上过班后拿回来的资料到后来几乎就没有再看过了。而且上课的时候也没学到什么东西。还不如自己好好看真题。
政治我个人觉得报班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起码可以拿到资料。但是要注意的是,老师只是个引路的,重要的还是自己。
考研是持久的。只要你能坚持天天去自习,那么你基本肯定能考上了。还有我要说的是:考研是个蛮孤独的过程,所以可以的话,尽量找几个能天天去自习的同学一起去自习。这样大家可以互相督促互相促进。而且有了同学一起吃饭一起说说笑笑一起打打羽毛球的,整个考研过程还是充满欢乐的。回过头看看,在考研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笑声和友情。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最后祝09年考研的同学们能有一个好结果。


简单补充说下我的考研复习生活,因为有人问到我是怎么复习的。
先说下,大四第一学期的课我基本全都逃课了。有两门考试是到考试的时候才看到老师。好的是我学校先考研后一星期才期末考,所以还有时间复习。最后靠着同学的帮忙,也没有挂科。
所以,一般来说我是每天早上8点左右到教室。然后开始自习到11点30左右,赶在学校11点40的下课和同学一起去吃饭。吃完饭回教室后,随便看看单词或者英文文章,然后到1点左右睡觉,一般睡到1点半,即使提前醒了也是趴在教室到一点半开始自习。因为保证充分的休息才能有效率的学习。效率比时间更重要。然后自习到5点,赶在学校5点10分的下课和同学一起去吃饭。一般边吃饭边在校餐馆看看电视会吃到6点了,有时候电视好看会看到6点多。然后回教室。拿出羽毛球拍,和同学一起去教学楼前面的空地打打羽毛球。因为我觉得适当的运动是必要的,可以调节下自己情绪,让自己有个好心情。然后回教室,感觉累的话就趴在桌上睡下。然后自习到10点左右,和同学一起回去。回去之后稍微玩下,在12点前睡觉。保证足够的睡眠。然后下一天。
我的整个复习过程中比较幸运的是都有同学一起的。大家一起在一个教室自习(但是在自习的时候不会聊天),一起到点去吃饭,吃饭的时候一起聊天看电视,一起买水果吃,一起打羽毛球,一起坐在教学楼的顶楼的长椅上吹风。感觉整个过程挺开心的。还有,我和我那些远方的高中同学互相短信鼓励,互相寄政治资料。
当然,这过程中肯定有波动的,也有几天旷过的,也有在教室实在坐不住了出去买个零食吃了回来继续自习。我记得我在10月份的时候就特别想出去玩,因为那个时候天气好,而且保研的同学也出来了。但是,忍住了,坚持自习。
到了12月份之后,因为天黑得早,羽毛球也没有打了。但是我吃晚饭时间还是没有赶,我觉得和同学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就是一种很好的压力和情绪的释放,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不过到了12月份,我每天的生活都是很规律了,也能静下心完全地去学习。
到了1月份,就开始调整时间尽量向考试时间适应。但是我还是坚持每天8点去教室,晚上10点回去。
就这么简单说下吧。
我相信,天道酬勤。

我的QQ:183508105.要加我的同学最好备注:KY或者考研。

下面是我挑出的留言和我的回答,可能是大家都会面对的问题:

1.最近很少看书了,因为还有课,作业都压了过来。慢慢地复习又没了头绪。
本来信心满满的,可现在离自己的计划越来越远了。有点郁闷

回答:去年这个时候我也是要去上课,也要作业(不过都抄的),也要准备考试。正常。其实考研真正开始进入状态是在暑假了。暑假开始我每天都和同学一起自习。大四第一个学期基本把课全逃了自习。就这样。加油。要对自己有信心。

2.关于专业课的辅导班你有了解吗?有必要上吗?

回答:我不了解翔高的辅导班,我自己没有去上过  

去年暑假因为原来准备考同济的管理,所以我当时上的是求进的管理学的辅导班
但是感觉就是去拿资料,老师讲的没用,不如自己看
而且上财的西经基本不超纲的 自己看完全可以应付
翔高辅导班发的资料我学校附近书店有卖
但是我看过那些所谓的笔记,真的真的不如自己好好地做一遍笔记

3.我觉得看高的教材有点浪费时间
我觉得很多知识点指定教材上没有

回答:不会的
因为看国内的教材容易懂
国外翻译过来的,话都看不通顺有些
如果时间来得及你最好多看看
经济学的东西都是融会贯通的
你不可能看的书刚刚好够你考试


4.学长觉得陈恳的书呢?确实好多人推荐啊

回答:陈垦的是和高配套的,个人感觉很一般,和绿皮差远了。
我也是看了当年别人的推荐才去买来做的。
手头没有其他书的时候可以买来做做。
我是开始担心自己时间不够才没买绿皮。
后来12月多了,看看时间够,重新买了本宏观做

5.翔高的微观和宏观习题集 这个是什么书啊
好像现在翔高只有一本复习指南

回答:好像现在翔高只有一本复习指南,那套书也是很一般的,没有的话可以不用买的。
其实我觉得第一遍看完书后,其实很多东西都是没理解的
第二遍看书,可以结合着做些题目看书,这样增强理解
具体什么习题好我确实不好说
我只能说金圣才的好,绿皮好
其他我自己没有用过 我确实不知道


6.好多人说数学教材课后的题目必须全做,我因为时间不够,过了一边教材就直接做了那本旧的全书...
再回头看教材,感觉教材后面的题目,达不到考研的要求

回答:嗯嗯 没有必要的
如果时间不是特别充分或基础还可以,完全没有必要做
我也没有做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4-22 00:43:13 | 只看该作者
怎么都是你在发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22:1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