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考点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于1995年提前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又提出了今后1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到2000年,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2
“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为实现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考点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充分反映了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第一,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在内的社会全面进步,要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第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离开了这一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失去了意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②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③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④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诸多有利条件。①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广阔的经济增长空间为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②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提供了体制保证。③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④党的坚强领导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考点4
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鲜明特点:①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②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目的和归宿,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④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一是不同时期发展的不平衡,一是不同地区发展、不同人群实现小康进程的不平衡。⑤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信息为连载形式,不断更新中,敬请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