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网4月16日讯 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学举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撰文指出, 发展是硬道理,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是拉动内需、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灾区重建是事关受灾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我们要抓住机遇,加速灾区重建,积极推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文章指出,加快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投资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其中灾后重建投资超过1万亿元,同时中央财政今年再安排1300亿元灾后重建资金。中央强调,要“把恢复重建作为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实现“加快恢复重建步伐、提前完成恢复重建任务”。落实中央关于灾区重建部署,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的目标,重建规模之庞大,重建任务之繁重,都是空前的。必须树立抓重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非常时刻的非常之举、关键时期的超常努力来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服务全国经济大局做出贡献。要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中的恢复重建目标任务,抓紧全面落实。恢复重建,既要坚持统筹兼顾、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次序,又要坚持城乡住房重建优先、公共设施重建优先、基础设施重建优先,以抓项目为核心,抓好项目开工,抓好建设进度,抓好资金保障,抓好责任落实。越是加快重建进度,越要重视建设质量。在恢复重建中,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防止超越财力物力的许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文章说,大力推进社会福利设施建设。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进城乡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孤儿、孤老和孤残人员的居住条件,坚决消除“三孤”人员无住房或住危房的现象,将“三孤”人员住房优先纳入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危房改造规划。特别注重改善分散供养的“三孤”人员的居住条件。结合“霞光计划”、“蓝天计划”、“区县综合福利设施”建设等规划项目,改建、扩建和新建福利院和敬老院。对农村敬老院建设要统筹规划,规模适度,可一乡一院,也可多乡一院,以降低成本、便于管理、搞好服务。
文章强调,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温Jiabao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提出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这既为推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落实中央的安排部署,在城市,按照“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抓紧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建设3000个示范性综合性社区服务设施,推动形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以其示范作用带动全国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农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和治安设施,促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根据城乡社区各自的地域特点,从城乡各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出发科学设计,保证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发挥服务居民的实际效用。在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问题,结合当前较多农民工返乡的实际情况,组织返乡农民参与农村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实现拉动内需、服务居民的目标。 (责任编辑:张少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