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月信贷暴天量 央行明示适度宽松政策取向不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3 09:0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月新增1.89万亿,票据融资占比大幅下降,M2增速高达25.51%;一季度新增信贷已达4.58万亿

    央行上周六公布的3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新增信贷1.89万亿元、贷款增速达到29.78%,M2增速高达25.51%。尽管数据远超市场预期,但这却为中国经济由下滑转向回暖,再添加了一个数字证明。
    据记者统计,截至1季度末,人民币新增信贷已达到4.58万亿,逼近去年全年的增加额。其中,不仅3月份的单月新增信贷再创历史新高,M2增速也破了历史记录。业内人士预计,4月份,5万亿的底线将被毫无悬念地轻松突破。
    一季度新增信贷的“井喷”无疑给市场带来了央行可能收缩流动性的忧虑。对此,央行纪委书记王洪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将一直持续,不会改变。
    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更是明确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要认真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事实上,3月份的信贷数据也显示,贷款结构有所改善,票据融资占比大幅下降。
    3月份,企业新增贷款约为1.63万亿元,其中,企业短期新增贷款较上月增加了3146亿元至472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上升至25%,较上月占比上升了10.21个百分点;票据融资较上月下降了1179亿元至3691亿元,占比下降至19.53%,较上月占比下降了25.97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占比继续上升至41.76%。此外,居民贷款较前两月有较大幅度提升。居民当月新增贷款约2570亿元,其中短期1423亿元,中长期1145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说,短期贷款的增加意味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陆续得到满足;中长期贷款占企业新增贷款的近5成,说明贷款仍然是更多地流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贷的高速增长,属于逆周期调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响应,也是对上一次流动性压抑的释放。
    央行:保证货币信贷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第一季度例会,在研究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和措施后认为,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会议认为,要继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加强风险管理,增强金融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会议指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当前,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取得初步成效,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金融体系平稳运行。记者 苗燕 李丹丹
货币:M1、M2增速回升 央行未来或重点关注信贷质量
    央行11日公布的3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51%,比上月末高5.1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7.04%,比上月末高6.41个百分点。央行纪委书记王洪章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将一直持续,不会改变。
外汇储备:一季度增加77亿美元 外储增速继续放缓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进一步放慢。央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537亿美元,同比增长16.14%。一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77亿美元,同比少增1462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非美元资产因汇率变动缩水、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放缓以及资本流动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前两月外储下降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23:2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