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央行副行长易纲:降息要以老百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3 08:5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对话高端--易纲
    新华网消息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2009年最新一期《中国金融》就当前货币政策的几个问题发表了看法,以下为访谈全文。

资料图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中国政府网前留影。陈涛 摄(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2008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操作总体把握得当
    记者:一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取向进行了多次调整,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在2008年上半年就应该松动货币政策,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易纲: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包括学者、企业、地方政府提出他们对货币政策的诉求,我们也能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关于这个问题,我主要讲以下几点:
    从2003年到2008年上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是反通胀。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顺差大幅增长,外汇储备大量积累,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从GDP增长率看,改革开放30年来平均为9.8%;2003年到2007年平均为11%,是一个增长非常快的时期。这段时间的主要风险是通货膨胀。其中,2003~2004年、2007~2008年是通胀明显上升的时期。2004年、2007年和2008年CPI涨幅分别达到了3.9%、4.8%和5.9%。因此,在这个期间货币政策反通胀的取向是正确的。
    在2003~2004年反通胀的货币政策操作中,一个重要标志是人民银行从2003年4月22日开始发行央行票据,用以对冲过多的流动性。当时正值非典的肆虐期,还有伊拉克战争等不确定因素,但人民银行已监测到通胀压力正在上升,及时启动发行央行票据。另外一个重要标志是2003年9月人民银行在这一轮周期中第一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便是采取了如此力度的紧缩措施,2003年人民币贷款增长率还是达到了21%,是这个周期的最高点;当年M2增长也高达19.6%。2004年CPI涨幅达到了3.9%,通胀压力比较大。如果没有2003年货币政策的大力度紧缩,2004年的通货膨胀率还会更高。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针对2007~2008年的通货膨胀,人民银行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来应对。2007年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10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6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累计提高1.62个百分点,达到了4.14%,一年期贷款利率累计增加1.35个百分点,达到了7.47%;还有频繁的公开市场对冲操作,这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力度。实际上,在这一轮五年多的反通胀过程中,2007年的货币政策力度是最紧的。尽管有如此紧缩的货币政策,2007年我国经济还是出现了过热迹象,GDP增长高达13%,资产价格大幅上涨,CPI涨幅也高达4.8%,M2增长率为16.7%,人民币贷款新增3.63万亿元。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货币政策调控的话,资产泡沫可能会吹得更大,泡沫破裂后的损失也会更加严重。

    也许有人会问,2007年经济这么热,会不会是2006年货币投放过多造成的? 2006年我国M2只增长16.9%,人民币贷款也仅增长15.1%。也就是说,如果没有2006年、2007年货币政策的紧缩措施,不管是股Shi泡沫还是楼市泡沫还会吹得更大,很可能会出现日本经济泡沫时的现象。应该说,这次宏观调控汲取了日本的经验,坚决实施了反通胀的货币政策取向,才使我们成功地渡过了这两次比较大的通货膨胀危险期。
    总的来看,在这五年中,无论从就业、进出口还是经济增长率、通胀率指标来看,反通胀的货币政策取向无疑是正确的。  
[1] [2] [3] [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4 00:1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