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兄你好,我第一次来强国论坛,读完了你的文章,觉得很好。但是有些地方我和你有不同的意见。我的意见也是一家之言,欢迎你参与讨论,也欢迎其它网友们理性地参与讨论。希望大家能耐心读完,再发表评论。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一、对《<大国崛起>: 中国到底在哪里出了--问题?》一文的不同意见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纵观你的全文,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教育方是强国的根本。没错,这是确确实实的,我非常赞同,大家也都是非常赞同的。但是,如果你对《大国崛起》这部电视纪录片的批评就建立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就片面了。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应该看到《大国崛起》这部电视纪录片总的目的在于,通过短短12集的篇幅来回顾500年来9个大国的跌宕起伏,荣辱兴衰,从而引起国人对于祖国如何实现崛起,顺利崛起的思考。可以这么说,在这个层面上,它基本达到目的了。在你的文章开头便已经说明,现在通过GOOGLE搜索到的关于大国崛起的条目数量之多,确实反映出学者们和大众们通过这部纪录片对于中国崛起问题所展开的广泛思考。而今更有你的这篇具有独立求实见解的好文章,确实制片人该感到满足,这部片子的目的。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然而,如果仅仅从“回顾过去”这个角度,把《大国崛起》仅仅看作是是简单地回顾历史然后简单地给出一个明确答案,这就有失偏颇了。回顾过去是手段,引发思考、展望未来才是目的。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在我看来,《大国崛起》制作目的在于,通过回顾9个大国,通过将其在崛起过程中最特别的一点表现出来,以此来引起观众思考。进而让观众透过历史表象,深层思考过去的经验有哪些可为我所用,有哪些则不合时宜。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这部片子不得不承认是央视今年的一个大手笔,里面请到了包括了约瑟夫?奈、保罗?肯尼迪、布热津斯基等顶级的国际关系大学者参与进来,使得本篇保有一定程度的学术水平。约瑟夫?奈大家也许对他们不是很了解,但是“软实力”这个概念就是由他首创;保罗?肯尼迪著有《大国的兴衰》,而布热津斯基则是著名的《大棋局》的作者。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可以看出,从专业角度来看,《大国崛起》是想从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这个专业领域,通过这个专业的视角来来回顾9国历史,展望未来中国的大国之路的。然而,在这部片子中,不但没有回避教育对于一国未来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反而处处都有具体的实例表现。下面我简单列举一下: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1、西葡部分:15世纪时,恩里克主持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2、荷兰部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海运博物馆,每个星期天都举行一个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切身体验学习荷兰的历史。这样的活动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参加也从不间断。教师由不同职业者担任,他们一丝不苟地带领孩子们重温四百年前荷兰水手的生活。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3、德国部分:普鲁士威廉三世说,正是因为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过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的。”(第三张碟1小时14分05秒左右),他拿出最后一点家底兴办洪堡大学,还将校址定位王子宫,同时还同意国家对于学校和科研给予物质支持,但不干涉教学和科研活动。战胜FaGuo并俘虏FaGuo皇帝的的毛奇元帅曾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4、美国部分:最后一集的末尾(约1小时17分37秒的位置),片子放到了使美国保持创新能力的,还有它的4000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随后还引用一位学者的话指出,“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公民教育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我和你刚好相反,我是一个文科生。可以看到,在9哥大国的篇幅里,都没有回避教育。无论是葡萄牙、英国的专业技术和法制观念教育,荷兰的国民情操和历史教育、FaGuo的人文教育、德国的、日本的、俄罗斯的、美国的,都从各个不同侧面以不同实例表现出了教育在这些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量。诚然,教育是国家与民族之根本。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和大多数国家都能明白这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谁说不是呢?而《大国崛起》就是在反映这个真理的基础上,分别表现出9个大国在崛起路上最特别的一点,或一面,并以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视点来阐释和展望。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如果站在史实求证的角度来看,《大国崛起》确实尚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然而,从本片所邀请的学者成分来看,不难看出,本篇在立意上并不仅仅停留在强调教育这个层面。在《大国崛起》的相关书籍的卷首语,包括潘兄弟文章的开头也写过了,这部片子的创意来源于2003年11月24日,**政治局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由中国两位专家系统讲述15世纪以来世界上九个曾经和现存大国的兴衰史。中国高层要求各级党政部门都要学习这段历史,随后中国中央电视台近日推出的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因此,《大国崛起》的制作并不是为了给出一个中国如何崛起的具体的现实的可操作的答案,而是以历史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议论,促使人们在思辨中不断求索。电视纪录片的使命在于前者,后者则是记录片制作的目的和期望。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家的发展大计早已不是过去的线型选择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使得民族国家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面临的是多节点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教育确实是支撑国家民族不断进步永葆生机,不断提供智力支持的根本保障,然而“教育”这个概念摆到国家发展战略上,却是相当模糊的不明确的。怎么教育,教育的方向在哪,这些都是需要有具体目标来引导的。即使是潘兄文中所提到最重视教育的日本,也并不就是整天高喊教育口号,事事牵扯教育。以日本为例,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殖产兴业等一系列举动,其背后都暗指了日本教育的方向,即为国家发展服务。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西葡的地理大发现,是要我们反思同时代的大明王朝的短视和封闭;荷兰所建立的普及至今的商业金融准则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能使一个不具备地缘优势的小国崛起为全球大国,告诉我们制定标准的重要性;英国的工业先声启示我们,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要大力提倡和发展科学技术;FaGuo的革命理想告诉我们,主权在民才是现代国家应有的形态,而先贤祠的设立,同样告诉我们,要尊重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尊重先贤。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针对你指出的,《大国崛起》和中国忽视国民教育的观点,我在这特别提的是,该片中反映出来德国对于全民教育极端重视,从而在衰败毁灭的边缘能仍凤凰展翅,涅磐重生的事例,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工针在片中接受采访中说,德意志从濒临强国的绝境发展到令人瞩目的强国,采取了种种措施。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它高度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他国家振兴的基础。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记录片最后一集《大道行思》中指出,在当今的世界环境中,大国的崛起不再是武力称雄,而是只有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取得市场,增强综合国力。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力。没有明说教育的重要,却处处彰显教育的重要:科技的创新力哪儿来?是机器来吗?不是。是走着路从天上掉下来吗?不是。而是来自于人。而若要人具备科学技术的创新力,不接受现代化的科学教育,行吗?要使一个国家民族永葆升级,永远创新,不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行吗?不行。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最后一集的末尾(约1小时17分37秒的位置),片子放到了使美国保持创新能力的,还有它的4000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随后还引用一位学者的话指出,“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公民教育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说得多么清楚而明确,教育至关重要。请问潘兄,表现得如此之多,讲得如此清楚,你何来忽视教育一说?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潘兄原文中说:“不能正视现实就是愚昧,不能正视历史就是自欺。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教育不能还原给人民一个真实的历史, 带有新思维观念的《大国崛起》也是一个浮躁的滑稽剧。因为事实上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在于它的整个的国民素质。只有伟大的人民才会造就伟大的国家,才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拔地而起。”说得确实对,但是,你这句话在原文中的位置意为批评《大国崛起》忽视教育对于国民素质的培养,中国忽视教育,并以此断定“《大国崛起》用极为煽情的道白让人们相信:一场战争,一纸约定,甚至是某个英雄人物的一个临时决定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世界的格局。这种好莱坞式的英雄观反映了中国的精英们依然在浮躁的市井中沉溺,在醉生梦死的歌舞升平中一醉不起。”为了回复你这篇文章,我特地重新看了一编《大国崛起》的DVD,我发现当我再次看时不仅没有你这样的消极情绪,反而有了更多的思考。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如同跟在你文章下的一位朋友的回帖中说道“谁都能说出来,教育是一个民族昌盛的根本”,然而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在哪?“教育”不是教育本身的目的,经世致用,育人心智才是教育的目的,不能为教育而教育。整个《大国崛起》一部片子下来,我们看到了西葡的开拓海权,看到了荷兰的金融控制全球,看到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迈进现代化,看到了FaGuo的、德国的、日本的、俄国的和美国的各自独特的发展道路,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和国家在历史上所缺失的。因此,通过回顾9大国的崛起之路,并将其与我们自身的发展之路相比,可以发现许多我们所忽视的、缺失的东西,从而指明我们未来发展所必须补的课,同时,这也为国民教育点名了一些具体的方向:海权在当今无疑十分重要,中国应该加强关于海权和海权相关法律问题的专业人员的培养;金融人才和经济学家无疑是当今中国的软肋,荷兰靠制定金融经济标准制度来称雄全球,美国金融席卷全球,都是对中国的极好提示;英国倡导法制和科学,依法治国,科教兴国也是我国当前的国策,而负责具体实施的法律和科技人才急需教育培养;德国倡导全民教育,靠教育翻身的豪言犹在耳边;日本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外来先进文化的吸收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们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如何处理好中西结合提供借鉴;俄国数次从巅峰自内部瓦解警示我们,攘外必先安内,这个安不是镇压而是安抚,是使本国人民得到安康幸福;美国的人才机制和来自高等教育的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力正是我国所急缺同时也正在努力的。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我无法揣度制片人的真实想法,但是我以为,《大国崛起》对于观众提出两点客观要求:一有耐心认真看完,二要站在国家主人翁的角度上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当然也许会有很多“现实”分子跳出来说,我根本没有一点主人的权力。注意,他说的是“权力”而不是“权利”。我们国家对于“主人”这个概念的理解有所偏颇。在家长制尚有很大影响的我国,一般大众总认为“主人”就是有权干预一切,有决定权。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偏失的心态,所以现实中普通大众对于国家政治的无力和宪法法律的明文规定的矛盾总没有缓和。人们认为自己的言行无法干预国家政治所以认为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是一纸空文,乃至产生不信任和抵触的情绪。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其实在我看来,现代意义上,尤其是现代宪法政治意义上的主人,更多应该体现在两个词上面:“责任”和“参与”。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都有责任关注我们的民族国家的发展动向;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都能参与到国家现代建设的的大军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人民各司其职,少一些牢骚抱怨,多一些脚踏实地,就能早一点结束不合理的各种桎梏,早一点迎来新的科学的契机。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对于中国的大国之路怎么走,对于中国现在该不该称什么“和平崛起”等一系列问题,各方都有议论。在我看来,大国之路必须走,和平崛起是我们的目标。中国自古是大国,1840年以来在列强蹂躏下沉沦下去,现在我们的努力建设,就是为了国家重回大国舞台,重回大国舞台的中国也必将给我们中国人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实惠。大国方略无数条,我只想强调一点,就是要端正我们的国民心态。纵观9国崛起的历程,他们都不忘塑造国民的大国心态。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