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母亲离世前后和我的《祭母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8 09:2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母亲在商店与人谈笑风声

               
               母亲离开保定的前一天在东关公园

   我的母亲生于上世纪1914年,卒于2009年3月25日。享年96岁。死时与吾儿婚礼仅隔6日(4月1日)。
   得以安慰的是,3月21(阴历2月25)日,是个星期六,我们回村为儿子提前举办婚礼,并到坟上祭祖。母亲到场参加了婚礼,并喝了孙子的喜酒。母亲还问:在保定还得办吧?我说是。她说,我去不了了……在这见到了就行了。
   得以安慰的是,母亲正月16回村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一家四口,连续看望了她四次,怕她吃不好,给她煮了一大盆茶鸡蛋,并给他熬了骨头汤,拿回去了烧鸡和牛肉、八宝粥等。母亲已享我们孝心。
   得以安慰的是,在母亲在保定过冬、过年的日子里,我带她走遍了保定的山山水水——转遍了差不多所有的商店和超市、去了所有的公园(她对植物园门口其大无比的大树吃惊不小)和动物园、看了差不多所有老家在保定的亲戚和朋友,还领她上山参观了陵山汉刘胜和窦婠墓(用车载着她)。我的母亲高兴地说:这下可开了眼了!都看到汉朝的事了!
   得以安慰的是,我留下了好几百张母亲的照片和录像资料,可以在想她念她时随时再看她的音容笑貌。
   得以安慰的是,在她去世的头一天,我火速赶到了家,与她亲切谈话,还搂了她一会,抚摸了她的脸。
   得以安慰的是,母亲在保定的日子里,我亲自侍候她,为她做饭,端饭,剥香蕉和橘子、削苹果等。母亲爱剥带皮的花生吃,爱吃江米条,我为她备足,而且在她走时,我将家里那大袋花生全给她装上了,母亲不好意思要,我硬给她,不知怎么的,母亲那时哭了。
   得以安慰的是,在与母亲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听到了她不为他人所知的心声,我安慰了她,她开心地笑了。
   得以安慰的是,我两次为她剪了脚趾甲和手指甲,为她修了抠进肉去的(小脚儿)趾甲……
   得以安慰的是,我的儿媳妇给她洗了两次澡,给她剪了两次头发,还给她买了崭新的棉袄和鞋子。
   但是我也有弥补不了的愧疚:我的儿子虽然也给她送吃的,也写文章赞扬她(婚礼上还说要记住奶奶的毅力),可是却同她没有感情(儿子小时候她一天也没看过。她只看外孙)。儿子一般不与她同桌吃饭,坚持分餐制。有洁癖。不过,这个情况我是无能为力的。虽无能为力,却也内疚、不安。
   
   母亲是3月23日那天,出去晒太阳摔了一跤,才丧了命的。
   23日这天,她疼痛难忍,叫我哥找点毒药毒死她。我哥开玩笑说:你要找来了毒药,就给你吃。听了此话,母亲笑了。
   
   24日,我们一家四口,站在母亲的面前。儿媳妇给她专门熬了一大锅骨头汤(肉也很炖得很烂),连锅端了回去。还给她拿去了挂面和半袋小米(家里没有小米,只有玉米糁),嘱咐家里给母亲用肉汤煮挂面吃。上次拿去的茶鸡蛋还没有吃完。
   母亲高兴异常,我们扶起她后,她坐在了床沿上,拍着手说:
   “按说,我一个婆婆奶奶,孙媳妇对我这么好,我知足了……”
   儿媳妇对着奶奶的耳朵说:
   “奶奶,今年冬天我还来接你去过年……”
   母亲听完,哭了。
   这时候,母亲说了一句临死前非常重要的话:
   “你三姐……也不说来看看我……”
   为此话,我现在心里头都是非常的疼。特别的疼。
   回保定的路上,确切地说,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对儿媳妇说:
   “你奶奶怕不是回光反照吧?”
   儿媳妇说:“不会。我看我奶奶没事儿。养养就好了。我姥姥95岁了,也闹过这个……立遗嘱,把存折都告诉了我们,可后来又没事儿了。”
   我听了,心说,但愿如此吧!
   第二天,我正在单位写婚礼请柬和打电话通知人,我的电话突然响了。我一看:是我哥。我的脑袋一下子就大了。我知道不好了。
   哥在电话里通知我:
   “妈没气了!”
   这时候,慌,也没有用。我沉静了一分多钟,做出了如下决定:
    一、首先通知了亲家,决定事隔6天的婚礼照常进行。亲家只提出了一个要求,根据习俗,她女儿(已怀孕)和女婿(我儿子)不能回家奔丧。我想了两秒钟,只有答应。
   二、立刻通知妻子,马上回村奔丧;
   三、 严格保密,除通知我东北的十来个战友外,我和妻子的单位均不通知。尽管我和妻子参与了不少同事老人的葬礼,累计拿了几千元的礼,可这时也不能计算这个了。我们尽孝就行,不需要声张。
   四、通知了我的副主任,也让他保密。我不能突然失踪。让他给领导搪塞三天即可。
   五、下楼开车,取了一万元人民币。飞速回村。
   六、儿子儿媳让他姨照顾。我家的亲戚大部分人都“指”不上。
   回家后,管事的长辈问我:是大办,还是小办。我说,要风光,对得起我母亲,也不能铺张。中上等。长辈问我:唱不唱戏?
   我说必唱。钱我出。
   很快戏台就搭起来了。河北梆子,二人传,歌舞,都上了。我的同学们也组织了个吹打班子,负责吊纸的响动。
   扯孝布,我们都跪在了地下。
   第二日,和第三天,戏台底下人山人海。乡亲都赞扬办得好。
   母亲生前多次对我说过,说很久前找人给我算过卦,算命先生说你二儿子“给你争名夺利……”
   这个名,我是给母亲争定了。让她风风光光地走一回。
   哥对唱戏很不满(有怕花钱的心理),我告诉他,所有办丧事的的钱一分都不用你出。做通了工作。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母亲活了96岁,也该风光一回。
   骨灰盒,我们买得是最贵的。除了唱戏,在出殡和参陵时,我们还请了大鼓队。几个姑娘红衣红裤,蹦跳起舞,翻跃腾飞,猛敲手中大钹,敲大鼓的小伙子,腾挪闪跳,让人们叹为观止。
   一个字:酷。
   哥扛着幡居一,我抱着骨灰盒,居二,弟端着像,居三。一行人,一行车,浩浩荡荡就给我母亲风风光光地送到了百年之地……
起灵前,我首先参拜,宣读了我昨夜草就的《祭母文》:

   文曰:
   慈母赵氏荣珍,天姿聪慧,未得几字,却听文过耳不忘。其吟诗念曲诵戏之状,犹在昨日。其才之奇,后辈望尘莫及。
   慈母生于虎年,上世纪二旬之初,长于河南淇水高村。家境不富,洗他人之衣,聊补无米之炊。始遇吾父,媒妁为婚。
   兵荒马乱,黄河决口,若汤浇蚁穴,无以为生,乃随吾父回杨各庄原籍。
   一生经历坎坷,处变不惊。儿女有孝,兼青壮时农活未出大力、心宽嘴壮,安得长寿。心地坦荡,敢作敢为。培育子女,远走高飞。思想新颖,与时俱进。心真口快,嘴不让人。沿袭治媳之道,却收效甚微。
   比夫小十余岁,夫怜其弱,让其在外给四女当保姆,吃细粮,养外孙(女),得滋润。夫在老家尘土飞扬,泣血恭耕,无妻润,脑溢血而亡。
   至老,夫已亡近三十年矣!至老,无资格再当保姆矣!乃随儿村里生存,养老送终。
   一生爱好游走,好览山河壮丽之美。遍尝山珍海味,每天多杯开水。从不过度劳累,一会一觉养胃。如此养生之道,正合科学之规。然九十有六,杨各庄舍吾母其谁?
   不幸跌倒,不愿连累晚辈。己丑二月二九安祥走,身后仍留好口碑。
   念慈母驾鹤西游,终伴吾父。珠连璧合,我等好生欣慰!
   一祭慈母,天府仙境,不要省吃俭用;
   二祭慈母,天庭偕父游山逛景,不必挂念吾等;
   三祭慈母,得超度,修得仙躯天庭立,护佑子孙得鹏程!
   伏惟尚飨,尚飨!

                                 时己丑三月初一
                               (2009年3月27日)
                               泣拜而祭(比当日有修改增加)


   草就此文,心力疲惫,蒙头大睡,管他春夏与秋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11:4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