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E视点]NO.43 人间连着天堂,教育牵动人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7 18:0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视点】43.人间连着天堂,教育牵动人心                  
——新浪论坛一周热点回顾第43期(2009年3月29日——4月4日)

本期编辑:赖积慧、单车夜行人

     
    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引发关于民俗与道德的争论。其实这样的争论毫无意义。有人将清明扫墓烧纸钱归为迷信陋习,我看不尽然。大家大可以去问问,那些烧纸钱的人是不是相信鬼神。我估计绝大多数人都是不相信的。但是为什么又会去烧纸钱那。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一种对先人寄托哀思的方式。
    烧纸钱是有很多的弊端这个不可否认,浪费资源、污染空气、引发火灾等等。这些问题一直都存在。难道这只是我们国民的素质问题吗?大家可以把目光转移到我们国家的香港、台湾、或者国外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在这一天中国人都会烧纸钱。所以这不应该是国民的素质或者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变革问题。前几年我们国家一度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如果追究一下放鞭炮这个民俗也会和迷信联系在一起。因为当初人们在除夕夜放鞭炮是为了驱走危害人家的妖魔。那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妖魔那?自然是没有的。那么我们现在却把这个民俗保留了下来,因为这是我们汉民族固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在当今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保存民族传统文化对国人的团结和凝聚有着巨大的意义。有人可能会不认同这种观点。但是不要紧因为存在即为合理。尽管它有着很多负面的影响。这种民俗可能会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进程而发生改变但是绝不会被消除。

    爱国需要点技术含量,这个我认同。但是我也赞成爱国就应该说出来。虽然你不说并不证明你不爱国。爱国有很多种方式,努力工作建设国家是爱国,高喊口号意气飞扬也是爱国。杀敌于战前拒敌于国门自然也是爱国。所以我认为爱国就是要好好的干好自己的工作,让我们的国家变得强大,适时的时候说出来。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我们中国爱国但是并不沉默。
    郭德纲是好样的,人家就是凭嘴吃饭的。说话是职业骂人是一种职业技能。骂的好听骂的痛快。骂的让好些个人心里都很舒服。郭德纲也是个普通人,就一个说相声的演员。他不会搞恐怖主义,他也不会破坏国家大好社会环境,他更不会去通奸***,他没那本事也没那胆量。他会的就是逗大家乐乐。这难道不好吗?宋祖德也是好样的,最起码他在顽强的活着,比小强还小强。这不得不让人佩服。人能活到这个地步也是一种成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宋老哥嘛就是欠抽。
                                              (单车夜行人)


第一部分:热点聚焦

【一周焦点】1、


【发起时间】2009、4、3
【事件出处】   
【关注指数】阅读[14310 ]回复[126]
【事件简介】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它作为我国流传广泛的传统节日有着极不寻常的特殊意义。清节是我们掉念先烈的日子,是我们祭奠亲人的日子。
    大地震后第一个清明节,寄托着太多的哀思。遥远的新浪网民,绿丝带志愿者受我们委托,向死难者献上一束菊花,和一条鲜艳的绿丝带。
   “新浪的亿万名网友,嘱托我给你们带来他们的祈福。愿你们在上天能够得到永息,也希望你们保佑生者能够坚强快乐的活下去”。
【E线点评】
    大地震之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们新浪的网友没有忘记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同胞,我们掉念他们,是表示对生命的尊重,我们为他们祈祷,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清明节回家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思念家乡、怀念亲人、寄托对先辈、先烈的不尽哀思和缅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重大日子。清明节的浓烈气氛虽不及过农历大年那么浓厚热烈,但恢弘的气势绝对比过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天南海北、四面八方的人,甚至是漂流海外的华人、华侨,不管远离千里万里,相隔千山万水,不论多远多忙都心系着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那回家的气势,实在令人吃惊,私家车、大客车、火车、飞机,无不满载着一颗颗似箭的归心。
    我们祭奠先烈,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幸福,付出了生命,我们理当怀念他们。
    我们祭奠亲人,是因为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当我们还在幸福地生活,但他们却已不在了,因此我们纪念他们。
    大地震之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们新浪的网友没有忘记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同胞,我们掉念他们,是表示对生命的尊重,我们为他们祈祷,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但是我们用什么方式来祭奠我们的亲人,请看网友们的看法。(赖积慧)
【相关阅读】
激辩:[][]
悼念:[][][][]
重振:[][][][]




【一周焦点】2、  
                  
            

【发起时间】2009.3.30-4.3
【事件出处】  
【关注指数】阅读[188282]回复[212],阅读[43181] 回复[303]
【事件简介】
    这是一个仿佛很古老的话题了,因为每年都在说。而问题本身也不是存在一天两天的了。我们敬爱的温总理过问了教育问题之后全国人民鼓舞万分。心想这回终于有希望了。大家能上得起学了。不过事情总要有个过程,教育制度改革是一件庞大系统的工作不是说该就能该的。艰辛的家长和莘莘学子们继续忍耐一下吧。好时光应该在后头。
    3月23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中,有很多让人振奋的发现:中美高中生比日韩高中生更自信、更能坚持个性;中国高中生对未来最有信心,更愿意积极采取行动改变现状。但在发布会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令营的较量》一文的作者孙云晓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说,如果在17年后的今天再来一场夏令营的较量,情况其实依旧没有改变。

【E线点评】
    看到“我想回学校,别逼我也自杀行吗?”这个帖子,第一感觉就是这到底是真实直播或者90后的夸大之词,后来一看原来是后者。但是这种无奈却引起很多网友共鸣。
    年少有想法的少年想着法子对抗教育,农村孩子不想读书后出门打工,这是多少人每天都面对的现实。但是在外飘荡后,后悔了想回归原来生活怎么办?还能回去么?
    大学生就业是个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民生。有好多的大学生总说工作不好找。其实明眼人大家可以去各个城市的招聘现场看看。为什么有的公司面前人如长龙。有的公司面前却门可罗雀。除去那些公司自身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当然大家都想找一家好的公司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是作为已经成了跟民工一个等级的应届大学生来说,现在的就业情况是已经失去了原先那种待价而沽的市场,现在只剩下能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危机。
    中国还在发展,中国到处都需要人才。不要把眼睛只盯在那有数的几家公司身上。还有很多的地方愁着找不到人才。举个例子我采访的一家国有大型水电工程公司。这家公司每年都要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几十名大学生。这些大学生都要先在公司的生产第一线工作最少三年才有机会得到提拔。工作是艰苦的,非常的艰苦。所以这几十个人第一年能留下的也就寥寥的十几个人。但是这十几个人在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奋斗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成就。现在这家公司的中高层领导无一例外都是当年招聘来的大学生,无一例外都是从公司最底层工作干起。这就说明择业要眼光放远,要踏实苦干。只有这样才能不愧自己的青春。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青少年道德素质教育问题其实更多的应该是家庭来完成的。其实没有那个国家的青少年是没有问题,这个问题是让世界所有教育学家都头疼的老大难问题。道德素质教育应该是多样性的。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是一种应试教育。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手法确实几十年不变的那一套。真的是落伍了,现在的孩子比老师对社会上一些新生事物了解的还要多和透彻。怎么去让孩子建立起一个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课题。这种道德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完善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教育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孩子我们的未来,孩子是国之根本。出现了问题我们不应该只是痛心和失望。更多的应该是思考解决的办法。
    知识是在社会中生存的必须要具备的技能。学习也是一个人锁必须要经历的一个人生过程。这个是铁定的事实。孩子不想上学是他的人生观出现了问题,要扭转这个观念是很艰难的。但不是没有希望。简单的规劝往往事与愿违,更多的是让他们真正的认识到知识的力量。要让孩子有一个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单车夜行人)

【相关阅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21:3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