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知名记者调查结论:处分张丹红是错误的(图)本报驻德国特派记者 刘华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30 08:5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2 [下一页]

张丹红
  引起华人世界广泛瞩目的“张丹红事件”,近日再被德国媒体所关注。德国《南德意志报》3月25日发表报道指出,据资深德国记者调查,张丹红不仅没有讲错话,而且“德国之声”对她的处分也是错误的。

  进行调查的德国记者名叫乌里希·维克特,现年66岁,从事记者工作39年,曾任德国电视一台新闻栏目“当日主题”首席主持人,在德国家喻户晓,在国际上也很知名。他还兼任马格德堡-施滕达尔大学新闻与媒体管理学名誉教授。他的父亲埃文维因曾于1976年至1980年任驻华大使。


  张丹红因为去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反对德国媒体一边倒地负面报道中国,先被“德国之声”停止播音工作,后被解除该台中文部副主任职务。据《南德意志报》报道,“张丹红事件”爆发后,各界纷纷给德国议会写信,“德国之声”台长贝特曼将面对议会质询,焦头烂额,于是试探着问维克特是否愿意出面调查此事,并说“您享有完全的自由”。

  维克特不仅是德国新闻界泰斗级的人物,而且是侦探小说家。报道说,他就像他小说中的调查法官一样,对最棘手的事件展开了调查。今年2月4日,他拿出了调查结论,认为张丹红的言论不仅没有错误,而且“德国之声”的解职处理也是错误的。

  维克特说,张丹红饱受批评的那句话---“中国在过去30年里成功地使4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因此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支政治力量在实践人权宣言第三条方面的贡献都要大”,正是贝特曼对她解职的原因,但是这句话与德国获奖记者花久志在《中国不是邪恶帝国》那本书里所说的几乎一模一样。维克特表示,他看不出花久志的那句话算什么“倾向性新闻”。而“德国人能说,一个中国女人就远远不能说了” ---这可能就是那些反对张丹红的海外异议人士和某些德国人内心的逻辑。

  “德国之声”以往在报道时,时常引用中国媒体的观点,这一点被异议人士拿来主攻“德国之声”的中文报道。维克特经过调查认为,这是媒体客观报道的需要,是正确的做法。“德国之声”不应成为“仅是异议人士的传声筒”。

  维克特认为,张丹红被解职显然与舆论压力和政治压力有关,一些政治家不经核对就采用了对方对张丹红的指责,并且热衷于在媒体上出风头。“德国之声”台长贝特曼“过于仓促、而且不公正地”做出了解职决定。维克特明确地说:“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他认为,仔细了解“张丹红事件”后,结果令人“非常沮丧”。

  现在还不清楚“德国之声”会做何反应。报道说,贝特曼考虑到不想再次就中国问题展开新一轮讨论,因此不愿发表调查结论。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德意志报》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汉斯·莱恩戴克也是一位在德国非常受尊敬的新闻界元老,是德国最出名的从事调查性新闻报道的记者之一。

  3月25日,“德国之声”经济部记者罗尔夫·温克尔在他的博客中表示,张丹红已从3月1日起在该部工作,“她在我们这里感觉很舒心,她的到来增强了我们的力量,我们很高兴”。记者看到,她已用德文发表了两篇经济新闻报道。

  但是,最近“德国之声”的中文报道已明显右转,尤其在“西藏问题”上,竟然妄称50年前的武装叛乱是“起义”,并且有意无意地挑战中国对西藏的主权。海外华人愤怒地指出,这不过是更加迎合保守派的品味,反映了冷战结束以来德国媒体的“走向与堕落”。▲


《环球时报》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社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9-15 10:05 , Processed in 0.5000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