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需高管限薪令 公司程序应受"大法"约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7 14:1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证券日报》对部分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问题进行报道后,不少高管未予回应。让他们理直气壮的,无非是董事会决议等公司内部“合法”程序。

    备受媒体关注的另一位享受774万天价薪酬的国有独资企业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面对质问表现得很坦然:“华远走的是公司章程,选择的是按净资产回报率提取奖金的激励方式。”可见,任志强的逻辑也别无二致。

    “造富”凭依如出一辙。无非是高管的薪酬都是“聘请独立的薪酬公司制定出来的,并经薪酬委员会、股东大会、董事会批准的。”

    在享受高薪的高管们严密的逻辑面前我们似乎无能为力,似乎只有求助于其自省的道德层面,但仔细分析让高管们理直气壮的所谓逻辑,值得推敲之处颇多。

    其一,从理论上讲,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贯彻资本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形成了代理成本问题。代理成本如何确定,主动权掌握在董事会一方。由于职业经理人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普通投资者又处于决策的不利地位,在薪酬问题上受高管们主导,倾向于快速的国际接轨,是高管们的“人之常情”。

    其二,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对应的是非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在资源等方面拥有诸多特权,金融、电信等领域仍处在国家政策的“襁褓”中。从昨日公布的几大行业巨头的业绩看,盈利惊人,中石油2008年净利1144亿,工行2008年税后利润1112亿,中国人寿2008年净利100亿元,在这巨额的盈利面前,单从数字比较看,拿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年薪,微乎其微,但把行业垄断一并计算,答案就没那么简单。

    其三,国企老总享受着多重激励。如中石油、中石化等都享受着很高的行政级别。

    上述三条足以成为具有国资背景、享受着天价年薪的高管们受到指责的理由。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在不少企业仍在危急中艰难踱步,甚至惨遭倒闭关门的厄运,大量的亟待就业的人员仍徘徊在就业或者再就业的门外的情况下,他们却享受着天价年薪,这自然很难让人心平气和。


    法律、规章的缺失是天价薪酬产生之源。在某金融机构爆出人均年薪100万的新闻后,中国版的“限薪令”也曾随之而来。在“限薪令”中,财政部规定,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最高年薪为税前收入280万人民币,中国版“限薪令”被不少人质疑为是“涨薪令”,因为280万元的上限过高,因其存在不合理性,遭到不少人的质疑。

    如何抑制高管们的“造富运动”呢?笔者认为,在“限薪”的过程中,首先研究和借鉴国外经验。在美国,对服务于国家的公职人员颁布了“限薪令”——《联邦工资比较法》,明确对公务员的工资标准和分级加薪作出规定。类似有德国的《联邦工资法》、日本的《一般职工工资法》等等。在中国未来的“限薪令”中应把企业高管薪酬、特别是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高管的薪酬制度与市值管理,投资回报等紧密挂钩,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在薪酬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论证,引入听证制度。

    只要制度先行了,董事会的“高管薪酬标准”自然有了严格的出处,“漫天喊价”者,自然声音渐弱,甚至哑口无言。 (责任编辑:刘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13:59 , Processed in 0.265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