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如果与美国一样富裕,需要有三个地球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0 11:0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假如中国人要与美国人一样富裕,就需要有三个地球的资源才行。”这种观点对不对呢?打个比方,有一个知识很浅薄的人,他很想多学点知识,但他又担心:知识是储存在脑袋里的,如果我的知识增加几倍,那么我的脑袋岂不是也要增大几倍?于是他不敢继续学习知识。“需要有三个地球的资源才行”,这种观点与“脑袋也要增大几倍”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知道,人的智力水平与大脑沟回皱褶有关。一般说来,人的智力水平越高,大脑沟回皱褶就越多、越深,但大脑体积不一定会增大。同样道理,如果中国人跟美国人一样富裕了,并不等于中国就必须消耗相当于美国现在几倍的石油或其它自然资源。下面讲个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古代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这两个国家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粮食是这两个国家的主要财富。A国与B国的面积相等,但人口数量不同,B国人口是A国人口的五倍。由于A国的人均耕地比B国多几倍,因此A国的人均收入也比B国高几倍。于是B国有人主张实行计划生育减少人口,认为B国只有大量减少人口,人均收入才能赶上A国。他们认为,B国的土地资源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减少人口,才能提高人均耕地面积,这样才能提高人均收入。但B国另一些人反对实行计划生育,他们主张把农业过剩人口转移到工业上。最后B国政府采纳了后一种主张,大力发展工业,结果几十年后,B国的人均收入大大超过A国。

从上面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假如中国人跟美国人一样富裕了,就需要有三个地球的资源才行”,这种观点与上面B国有些人认为“B国只有大量减少人口,人均收入才能赶上A国”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是一种典型的“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他们是以目前的生产和消费形式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模式,所以才得出这样荒唐的结论。十九世纪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候,人口不过三千万,那时人们能想象得出,拥有三亿人口的美国能成为发达国家吗?

地球上的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例如石油,用一点就少一点,并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即使可以再生,也需要几百万年时间)。但另一方面,地球上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其替代品。最初人类只会用木头做能源,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开发了水能、风能、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核能等等。设想一下:如果人类仍然只用木头作为主要能源,那么当世界人口达到10亿时,那时可能有人说:“如果世界人口达到60亿,需要几个地球的资源才行。”

在农业时代,粮食、棉花等农业产品是一个国家的主要财富;在工业时代,钢铁、石油、汽车等工业产品是一个国家的主要财富;但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是人才,土地和自然资源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贫富。美国一位钢铁大王曾经说过:“即使把我现在的钢铁厂捐献出去,保留我现有的员工,我几年之内肯定会东山再起乃至恢复原状。”这说明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在农业时代,当人口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人口越多,人均耕地越少,这时实行计划生育是正确的选择;在工业时代,工业和商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只要有一个顺畅的经济制度,基本上不存在人口过多的问题;在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实行计划生育减少人口,实际上是减少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那么,是不是说人口越多越好呢?当然不是这样,因为人口本身并不等于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才能把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因此,提高人口素质(而不是减少人口数量),才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01:0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