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美联储宣布买国债将美元打入了深渊,美元指数从87跌至83附近,创下24年以来最大单周跌幅
自去年7月以来,美元一度凭借着“避险货币”身份保持着超乎市场预期的强势。随着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持续和蔓延,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不断加大力度抵抗危机。今年3月中旬至今,美元汇率出现回落,美联储于上周宣布购买美国国债则让美元即刻出现暴跌,并录得20余年来最大跌幅。
“美元转势”观点又至,甚至有分析认为美联储计划有如新版“广场协议”,从而宣告美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强势已经结束。
《第一财经日报》邀请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招商银行总行外汇分析师刘东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王自力、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站在更长期的视野中对美元的现状、未来,及其国际地位的变化进行深入讨论和解析。
1、近期暴跌小试牛刀?
《第一财经日报》:美联储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元近期急剧下跌,这是否预示着美元的转势已至甚至美元的没落?
刘东亮:最近美元急挫主要是市场对美联储购买国债计划的过度反应,目前认定美元反转下跌为时过早,市场避险情绪缓和只是暂时现象。从根本来讲,在经济危机仍在持续的过程中,外汇市场的基本面形势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预计全球资金对美元的避险需求并不会结束。短期内美元会以大幅震荡作为“插曲”,中长期仍会保持强势,一直持续到下一轮加息周期结束。
连平:目前还不能对短期和中期的形势作出这样的判断。因为目前美国实际上流动性还是非常紧的,货币市场流动性冻结或偏紧、市场利率偏高、银行惜贷,所以美联储会采取这一系列扩张性的、反向的措施。我觉得目前(美元)下跌这主要是心理上的影响,而不是市场层面的趋势。
梅新育:这是美元的相对衰落和熊市,但只要美国在高技术产业的领先地位没有彻底动摇,只要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地位没有彻底动摇,美元就还谈不上全面没落。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也有不少人认为美元完蛋了,今日之形势与当时有类似之处。
2、影响因素知多少
《第一财经日报》:中长期美元如何走?影响美元未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刘东亮:危机爆发以来,市场避险情绪对美元走势提供了持续动力,影响未来美元走势的关注点主要是经济危机的变化。很多人认为美联储购买国债的举措将让美元遭受贬值,但我们认为美元中长期还是会保持强势。我相信美国政府也不太以刺激经济为目的,让美元大幅贬值,因为美国经济并不依赖出口,而是消费。
就算是美联储发行货币,情况也不一定如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其他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也在降息和注资,目前英国和日本已经定量宽松,瑞士则明确进行汇市干预,其他央行也有动用定量宽松政策的可能性,比如欧洲央行一直在避免过度降息,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考虑采用非常规手段。
另一方面从利率看,美元利率先降到零水平,英镑、日元、加元、瑞郎利率已经见底,而欧元、澳元仍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美元的利差劣势正在逐渐收窄。
连平:影响未来美元走势的因素,一方面是从货币政策产生的效果来看,利率和货币供应状况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从资本流动的状况以及贸易逆差看。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美国经济的走势。在美国历史上,政府举债赤字很高,但美元依旧走强,因为经济基本面影响了其贸易状况及资本流动状况。如果说现在流动性充裕,美元就一定会贬值,未必见得。
王自力:如果说美联储买国债被业内人士视为美国开始狂印钞票刺激经济的重要信号,那么,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毒资产”处理计划就更进一步强化了美元加速贬值的预期。
一旦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狂印美钞,则意味着巨量的美元流动性即将充斥全球市场,而引发的后果将是美元的大幅贬值和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疯狂上涨,新一轮通货膨胀的阴霾将笼罩全球经济上空。并且美国政府应对经济衰退上的强硬姿态和美联储这一饮鸩止渴的做法将给全球其他国家施加更多的压力,其他国家的央行也可能会采取相同的政策,“竞争性”地开动印钞机,这将令整个全球金融市场孕育一场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