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5 01:0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对我们的事情指手画脚。”本月中旬出访中南美洲国家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途经墨西哥时这样说道。虽然当时习近平副主席面对的是当地华人,但是中国的领导人的发言向来十分谨慎,习近平副主席的这一番发言则令人感到很意外。“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习近平副主席接下来的发言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此前对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予以关注和报道的中国媒体对此表示了沉默,似乎是认为习近平副主席的发言超过了限度。习近平副主席被人们认为是下一任的中国最高领导人,本来应该特别在意自己的言行,人们因此对他的话感到吃惊。

习近平副主席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笔者认为这反映出了中国领导阶层近来的立场和意志。上个月,中国国家总理温Jiabao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曾经表示:“一些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长期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他口中的“一些经济体”显然是在暗指美国。由此可以判断出中国领导层的愤愤不平来源于何处。从今年年初开始,美国等一些国家开始指责中国,认为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中国不消费”、“中国人民币的汇率被低估”。而中国领导人的发言可以被认为是对这些言论的反击。

不能一味跟随发达国家

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就人民币汇率以及人权等问题对中国进行指责并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对于这些已经老生常谈的主题,中国为何会勃然大怒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做出了“现在是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了”的判断。这并不是中国在为自己是目前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而得意洋洋。中国的自信更多来自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的一整套独特的发展模式的信心。正是对于所谓“中国模式”的自信,使得中国领导人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

2003年,中国***主管意识形态的领导人、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当时在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8)对中南美洲国家进行了访问。在访问过程中,他听到了这些国家对于新自由主义危险性的忠告,以及对于中国式的发展模式表现出的兴趣。回国之后,他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相关的研究。这就是所谓“中国模式”诞生的背景。韩国西江大学全省兴教授表示:“所谓中国模式,是指中国1970年代末将发展经济作为新的国家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实施的各种战略性的构想以及由此派生出的一定的模式。”

各国应该有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

中国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强有力的领导之下的政治稳定、渐进式的改革、在革新中考虑到国家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史沿革等等。高盛公司顾问约书亚·拉马用汉字“淡”来解释中国模式。“淡”字结合了水和火,中国的发展也在实践中完美地调和了“效率”与“公平”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之间的矛盾。中国希望通过中国模式,走一条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之后政治也将实现民主化”的预想所不同的、中国特有的发展之路。正是对于中国模式的自信,提高了中国领导人发言时的调门。

那么,中国模式对于韩国而言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意义是多元的,比如“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政治需要保持稳定”,以及渐进式的改革等等。但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摆脱一味“追随发达国家”的思维模式。无论一项制度多么好,如果缺乏实践制度的能力和条件,那么无异于画在纸上的烙饼,毫无实际意义。中国向来坚持执行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政策,韩国也同样需要这样做。我们不能忘记,国家的历史不一样,客观条件就会不一样;而条件不一样,制度建设以及执行制度的方式也应该不一样。要想解决处于对峙状态的韩朝关系僵局,克服至今仍未见底的经济危机,韩国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寻找问题的答案。现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比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加重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14:39 , Processed in 0.265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