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开国家2009年的财政预算支出账本,“保增长、重民生”的思路贯穿始终。其中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和实行结构性减税的措施,为增强企业活力,实现“保8”目标保驾护航,而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以及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则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积极财政政策中“重民生、促和谐”的民本思想。
·财政预算报告数字背后的“四条主线”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谈今年预算报告四大变化
·胡静林:预算报告突出社会关切 解9500亿赤字算法
·李肇星:中央财政投资资金列入年度预算
![]()
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图表
中央支出凸显民生
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叠加在一起,使得2009年的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指导下,根据预算报告,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6230亿元,增长8%;全国财政支出76235亿元,增长22.1%。
在全国财政支出中,体现中央政府意志的中央本级支出为14976亿元,增长12%。纵览中央本级支出的各项投资安排,民生方面的支出最为突出,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安排7284.6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加1653.34亿元,增长29.4%。
增长最为显著的是保障性安居工程,2009年预算支出为493.01亿元,虽然绝对数额不多,但却是2008年执行数的1.7倍,主要用于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入。此外,医疗卫生的中央支出预算安排1180.56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38.2%,深化医改的投入大大增加。
财政部财科所专家认为,从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措施看,把民生放在了首位,充分说明了重民生是保增长的根本。
公共投资中基建占比最高
作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从去年10月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央政府计划在两年内增加公共投资1.18万亿元。在2008年10月后增加1040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将增加中央政府公共投资4875亿元,2010年预计增加5885亿元。
根据预算报告,包括新增的4875亿元,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规模将达到9080亿元。这9090亿元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基建投资、中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车辆购置税、中央政府性基金等方面。其中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占比最高,达到2317亿元,占公共投资总额的25.5%。在基建投资中,公路投资的份额最大,为1035亿元,其次为铁路建设投资732亿元,机场投资242亿元,港口投资103亿元。
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张斌认为,通过扩大公共投资,可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政府鼓励的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在目前外需不足的情况下,加大公共投资项目,既能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又能刺激需求,带动社会投资,间接促进就业。
中央大力支持地方
中央财政支出除包括中央本级支出外,还包括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考虑到地方“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以及积极财政政策中地方配套资金的捉襟见肘,此次财政预算中不仅允许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还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力度。
根据预算报告,2009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8889亿元,增长31.3%,大大高于地方财政收入17%的增幅,也高于中央本级支出12%的增幅。
从转移支付的角度看,2008年中央财政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加了19.4%,而2009年的预算报告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加了30.8%。与此同时,2009年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增长26.2%,增长快主要是中央政府增加公共投资和拉动消费支出的大部分资金,都通过专项转移支付补助给地方。 (记者 朱宇)
2009全国财政支出预算安排 单位:亿元
项目 2008年执行数 2009年执行数 09年新增 09年占比
教育 8937.91 10946.63 2008.72 14.36%
一般公共事务 8323.47 9317.79 994.32 12.22%
社会保障和就业 6770.03 8330.67 1560.64 10.93%
农林水事务 4723.71 5776.02 1052.31 7.58%
公共安全 4040.09 4870.19 830.10 6.39%
国防 4182.04 4806.86 624.82 6.31%
城乡社区事务 3977.43 4712.17 734.74 6.18%
交通运输 2694.88 4172.04 1477.16 5.47%
其他支出 3030.04 3976.11 946.07 5.22%
医疗卫生 2825.56 3415.61 590.05 4.48%
科学技术 2108.13 2647.83 539.70 3.47%
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 2590.01 2623.41 33.40 3.44%
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 1973.77 2509.20 535.43 3.29%
环境保护 1427.42 1745.67 318.25 2.29%
国债付息支出 1404.75 1510.52 105.77 1.98%
文化教育与传媒 1086.34 1248.07 161.73 1.64%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 766.29 1180.00 413.71 1.55%
预备费 1040.00 1040.00 1.36%
保障性安居工程 223.40 669.38 445.98 0.88%
金融事务 1101.02 466.19 -634.83 0.61%
外交 240.74 270.64 29.90 0.36%
全国财政支出 62427.03 76235.00 (制图、制表:顾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