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无耻的公开信
http://sis.ruc.edu.cn/news/shownews.asp?newsid=599
--------------------------------------------------------------------------------
-- 作者:emanem
-- 发布时间:2007-3-16 17:30:00
--
团结奋进,努力建设和谐国际关系学院
——致全院师生员工的一封公开信
各位老师、同学们:
最近因张鸣教授在媒体上的一些言论,使学院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对于言论涉及的一些问题,我们将通过适当的机会和途径做出正面的回应和说明,给大家一个交代。今天我们所要强调的是国际关系学院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来爱护她,维护她,并通过共同努力建设更加和谐的国际关系学院。
一
由于历史原因,90年代中期我院的发展不是十分的景气,最低潮时我们只有半个博士点(仅有的科社共运专业还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享),只有一个博士生导师,十来个教授,在读的学生只有百余人。
进入21世纪,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规划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七八年的艰苦努力,学院有了很大的发展。截止2006年年底,我院在读学生达到1101人,其中中国学生856人,留学生245人,成为全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院积极引进拔尖人才并选留海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像时殷弘、金灿荣、查道炯等海内外知名学者纷纷来我院工作,大大提升了学院的实力。目前我院教职员工76人,其中包括教授、博士生导师21人,副教授25人,讲师17人;在学科建设方面,我院在本科层次拥有国际政治、外交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政党政治两个专业方向;硕士博士均拥有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学、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治、世界经济、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8个专业,硕士点今年还新增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学科布局日渐完善;在科学研究方面,我院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逐年增加,仅近几年我院申请到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两个、国家重点项目一个,其他国家、部级项目十余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成功获得了“211”工程建设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与中国对外战略”以及985 “国际政治经济与欧洲问题研究创新基地”两个项目。我院组织出版的“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和“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其中多本被列为“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为国内多所兄弟院校推荐使用;在国际交流方面,我院也加大力度,在教师和学生出国方面的数量都大大增加,我院教师参与的美国密歇根、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当代中国研究”课程教学,大大扩大了我院的国际影响。我院学生还曾多次参加模拟联合国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学院增加了荣誉。我院还创建了“中国国际问题论坛”以及“中国国际问题高级讲坛”两个学术品牌,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我们每个师生职工,包括我院的老的领导和老的教师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们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但与此同时,国际关系学院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许多繁重的工作。与其他兄弟院校相比较,我们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迄今为止我院还没有一个全国重点学科。此外,不少新建立的院系发展势头也很快,形势咄咄逼人。在这种严峻挑战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我们只有同心协力、埋头苦干,才能站稳脚跟,争取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在这一关键的时期我们因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分歧意见而造成严重的内耗,就会在竞争中丧失优势,逐步落后,甚至功亏一篑、一落千丈。一个学院发展起来,至少要经过七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才可能见成效,但是,衰败起来却是很快的。因此,我们呼吁全院教职员工以大局为重,以学院的发展为重,自觉地DIZHI有损于学院声誉和直接影响学院发展的做法,努力工作学习,使我们的学院继续大踏步地前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