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1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宗教对一国外交有着怎样的影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7 13:5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美国为例\r<br>
<br>美国社会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的地位凸显,影响巨大。据不完全统计,1 0个美国人中有9个自称信仰上帝,美国历史上43位总统都是基督或天主教徒,其中39位 是教会成员,其余4位也与教会关系密切。美国总统宣誓就职要把手放在《圣经》上, 国会每届议会都要由牧师先祈祷再工作。在军队里,海陆空三军都有随军牧师。不信奉 上帝的人不能在法庭上作证。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宗教生活是美国生活 中的一部分。美国又是标榜宗教最自由的国家,基督教新教(占总人口的56%)、罗马天 主教(28%)和犹太教(2%)占主体地位,世界上其他各种宗教、教派甚至邪教都可以在美 国找到一席之地。宗教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对美国外交一直产生着深刻和重要的影响 。
<br>  强化国家优越感,神化外交政策
<br>  早期美国移民多为新教徒,他们或为逃避欧洲国家的****,或以传播福音的理想来到 北美,对基督教新教怀有强烈的虔诚度和优越感。清教徒致力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创造 一种新的社会模式的使命感产生了一种新的民族认同,将所有的宗教与世俗的成员都团 结在一起。在美国民族和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对“WASP”(“W”代表白人,“AS”代表 盎格鲁——萨克森民族、“P”代表基督教新教)的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迄今仍是美 国社会的主流传统。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许多美国人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上帝的 选民,上帝赋予美国拯救世界和救赎全人类的“特殊使命”。美国外交行为对理想目标 的追寻源自他们“天定命运”的信念。美国的“最高理想”就是完成他们引以为荣的所 谓上帝赋予的使命——使全世界都变成“民主的资本主义”。不少美国人还将宗教情感 与固有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优越感结合,认为美国是“山巅之城”和“世界灯塔”,美国 的价值观是普世的,美国的对外扩张是正义的,美国的对外战争是神圣的战争。这种认 识表现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上,即强调“美国例外”和“美国至上”,以救世主和传教士 的心态对待别国,既傲慢无礼,又“悲天悯人”。美国的政客对此加以利用,为对外政 策特别是对外战争涂上一层宗教色彩,以便获得更多的国内政治支持。麦金莱总统曾以 “上帝的礼物”和“帮助皈依宗教”为美占领菲律宾辩护,威尔逊总统的理想主义外交 被称为“传教士外交”。
<br>  突出外交的道德因素,增强敌我意识
<br>  宗教将人的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的本源,高度重视精神升华和道德净化,比较强调“善 ”“恶”之分和“善定胜恶”的理念。许多美国人以宗教观特别是《圣经》界定是非黑 白,将美国社会和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问题,如种族歧视、战争、堕胎、同性恋、吸毒 等,都简单地理解为对错之分和善恶之争,自认掌握真理,毫无妥协余地。
<br>  纵观历史,美国对外政策从总体上服从于地缘政治和现实利益,但宗教道德因素也不 容忽视。布什将两伊和朝鲜称为“邪恶轴心”,与里根将前苏联称为邪恶帝国如出一辙 ,包含了一定的宗教情感因素。布什在评判许多国际事务时“非黑即白”的观点,也可 以在基督教伦理中找到渊源。
<br>  不少美国人相信信仰宗教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必要条件,而共产主义者是无神论者, 他们对此难以理解。一些宗教人士还认为,共产主义者宣传和推广无神论,是对基督教 世界的威胁。在长期的**宣传下,美国宗教界不少人还有一种强烈的印象,即社会主 义国家没有也不可能有宗教信仰自由。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建立以来,美国统治 阶级就利用这种宗教误解和偏见,将社会主义描绘成“洪水猛兽”和“宗教公敌”,将 制度之争转化为宗教观和价值观的对立。还要看到,普通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往往与基督 教新教倡导的个人奋斗、自由竞争、社会契约、权力制衡和个性自由相联系,对政府主 导、计划生育、计划经济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这些因素,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美国 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r>  宗教优越感和宗教偏见,对美国与伊斯兰国家关系的恶化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 国是事实上的基督教国家,穆斯林总体上没有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伊斯兰教处于美国宗 教文化的边缘地位,对基督教政治缺乏制衡力。大多数美国人对伊斯兰教缺乏了解,容 易产生偏见。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上千年的流血争斗,伊斯兰世界与美格格不入的社会制 度和价值观,以及部分伊斯兰国家对美国的敌意,都给美国政治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因 此,渲染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对立的“文明冲突论”最早在美国出笼,“9·11”事件后 美国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认定袭击来自伊斯兰恐怖分子,布什随口就说出引发广大穆斯林 非议的“十字军东征”一词。布什政府的高官曾表示:“伊斯兰极端分子是撒旦(基督 教教义中的“恶魔”),他们恨美国是因为美国是基督教国家,我们(美国)的上帝是真 的上帝而他们的是幻象”。
<br>  宗教信仰自由成为人权外交的重要支柱
<br>  基于美国早期移民的特殊宗教和民族背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订 设立宗教或者限制其自由实践的法律”,这就确立了美国处理宗教问题的两大基本原则 :政教分离和宗教自由。与欧洲一些国家不同,美国的政教分离更为强调政府不能任意 干预宗教事务,而鲜有限制和约束宗教的法律明文和相关实践。美国政治家对这种比较 放任的宗教政策颇为自得,视之为“文明世界”的标志之一和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真理 。在国内,允许各类宗教包括邪教组织在法律范围内自由活动;在国外,则对他国宗教 自由状况高度关切,不时横加干涉。
<br>  70年代,卡特政府正式推出人权外交,以宗教信仰自由为武器攻击社会主义国家。冷 战后期,美有关当局与梵蒂冈教廷及东欧国家天主教会联系密切,美中情局还间接提供 资助,推动后者在苏东剧变中发挥了不小作用。冷战后,克林顿曾表示,“促进所有民 族的宗教自由,反映我们对这个目标的坚实承诺,应该继续成为我们外交政策的一个中 心环节”。美国国会于1998年推出《国际宗教自由法》,将促进国际宗教自由以法律形 式固定下来,在国务院成立国际宗教自由办公室,要求国务院每年提交世界各国宗教自 由问题的报告,提出从外交交涉直至经济制裁的政策建议。这一法案及年度报告,已经 成为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向他国施压的重要工具。此外,美国在海外数以万计的传教士和 相关志愿服务者,还有半官方的宗教自由委员会和其他民间宗教团体,作为利益和压力 集团,经常向美国国会、白宫和国务院表达对他国宗教和人权问题的看法,提出各种施 压建议,努力干预的外交决策,对美国的人权和宗教外交起了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
<br>  宗教对布什政府影响巨大
<br>  (一)布什的上台与“布什主义”的出台,与美国基督教右翼的兴起密不可分。基督教 右翼的兴起是美国历史上的周期性现象,自18世纪中期以来,每当基督教道德低落、信 仰滑坡、社会问题尖锐之时,就会出现自下而上的大规模群众性宗教复兴运动,间隔周 期为40-50年,至今已是第四次。这次复兴始于1979年,是对60年代越战以来反传统主 义和自由主义运动及随之而来的道德危机的反弹。目前基督教右翼已经逐步发展为美基 督教的中坚力量,日益主动地介入社会政治问题,对美国政治和大选的影响日增。在19 96和2000年总统大选中,基督教联盟的年度大会是竞逐总统宝座的共和党候选人登台亮 相和争取支持的重要场合。布什上台与基督教右翼和宗教人士的支持不无关系,他在20 00年大选中获得的选票中有46%来自基督教新教右翼的福音派、主流派和天主教的虔诚 教徒,还在共和党提名运动中聘请了前基督教联盟主席为顾问。布什上台后,对宗教右 翼投桃报李,不避可能违反政教分离原则的嫌疑,允许宗教团体参与政府资助的社会福 利计划;不顾自由主义者的强烈反对,通过禁止堕胎法案。布什政府和宗教右翼已经成 为相互利用和支持的命运共同体。
<br>  (二)布什本人宗教色彩浓重。一些美国舆论认为,布什年轻时属于60年代“垮掉的一 代”,后能够“迷途知返”,痛改前非,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受了基督教的洗礼和感召, 笃信宗教的布什家族和夫人劳拉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布什本人是新教保守势力——福音 派的虔诚信徒,被舆论称为最宗教化的总统。布什自称入主白宫是“上帝的旨意”,称 宗教信仰有助于应对各种挑战;组织身边人员成立《圣经》研读小组,每日坚持读《圣 经》和作祈祷;“9·11”事件后,热衷出入宗教场所,突出基督徒形象,经常在宗教 背景很强的媒体上讲话,毫不避讳地大量使用基督教用语,将反恐战争描绘为上帝的旨意和维护宗教价值观的需要。布什的私人牧师称布什有意做美国人民的“摩西”,FaGuo媒体甚至认为布什政权有政教合一的色彩。美国学者也认为,布什有利用宗教服务国内政治的考虑,但其本人确系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有着赤裸裸的宗教狂热,企图以一种后基督教的救赎思想改造和征服世界。
<br>  (三)宗教因素已经渗入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首先,基督教右翼传统上主张“亲家庭 ”、“爱美国”,支持单边主义和加强防务力量,强调社会治安,主张严厉打击刑事犯 罪。基督教右翼一贯反对国际主义,对联合国等多边国际机制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些 宗教意识形态和相关政治取向,为“布什主义”提供了社会基础、道德和理论依据,使 之更具坚定性、进攻性和持久性。第二,基督教右翼与犹太教和犹太社团关系密切,对 阿拉伯人有偏见,在以巴争端问题上一向偏袒以色列。基督教右翼对以色列的支持在近 年达到新的高度,前基督教主席果德和犹太教拉比埃克斯泰因还创建了一个新的组织, 名为“代表以色列”。基督教右翼作家哈吉称“既然上帝创造和捍卫以色列,那些反对 以色列的国家就是反对上帝”。美外交关系委员会中东问题专家西格曼指出,新教原教 旨主义者的宗教信念之一在于基督的再次降临,其前提条件就是犹太人再度统治巴勒斯 坦,不肯让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做出任何妥协。布什政府对中东问题的高度关注, 对以色列的无原则的袒护,以及公开支持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等,都与基督教右翼的态 度有关。第三,突出宗教自由和人权问题。基督教右翼强调恪守基督教传统教义,一直 在堕胎、同性恋权利和学校祈祷等国内社会问题上持保守主义立场,这些观点折射到国 际事务中,即强调人权原则、主张传教自由、反对计划生育。布什政府设定“宗教自由 日”,称宗教自由是“最基本的自由”,对他国宗教自由问题十分关注。第四,逐步注 重宗教策略。布什在“9·11”事件后注意研究伊斯兰问题,研读了反映古代伊斯兰与 基督教残酷斗争的《神的斗士》一书,对伊斯兰和中东问题的复杂性有了一定认识。布 什近期讲话注意区别宗教和恐怖主义,出访伊斯兰国家时注重与伊斯兰上层人士对话, 在美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特意邀请一些伊斯兰国家领导人参加。美在阿富汗,刻意宣传 塔利班政权的极端宗教和反人道面目,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利用当地逊尼和什叶两大教 派矛盾。美政府还提出“大中东计划”,确定了促进中东民主化的战略目标,有意从政 治、经济、宗教等多方面入手,塑造温和、世俗和亲美的伊斯兰政权。
<br>  有观察家认为,2004年美国大选不仅是民主与共和两党之争,也是布什与克里之间的 “信仰之争”,因为布什是把上帝和圣经经常挂在嘴边的基督徒,而克里是不愿把信仰 与政治挂钩的天主教徒。根据民意调查,基督教徒和虔诚教徒对布什的支持率高于克里 ,而克里在天主教徒和一般性教徒中较有人缘。可以预见,无论是布什还是克里上台, 宗教及宗教集团对美政府的外交政策的影响都不会减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6-1-19 16:55:13 | 只看该作者
是啊~~世界上基督徒最多~~信奉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的人都称基督徒~~~占世界的五分之一~~~
3#
发表于 2006-4-2 11:41:08 | 只看该作者
<p>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政治只是一方面</p>
4#
发表于 2006-4-3 22:32:56 | 只看该作者
顶个~~~
5#
发表于 2007-10-21 08:54:03 | 只看该作者
不 理解他们对宗教怎么这么信仰?
6#
发表于 2007-10-21 21:22:19 | 只看该作者

trdh

ewrttttq
7#
发表于 2007-10-21 21:23:00 | 只看该作者

hh

wyrht
8#
发表于 2007-10-21 21:23:35 | 只看该作者

56

567777
9#
发表于 2008-9-21 11:33:56 | 只看该作者
关键是外交政策背后的实际利益,宗教只是个幌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4-4 11:46:3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对美国的宗教认识比较深刻,对于西方政治中的宗教影响,我个人认为,美国是一个方面,现代也只是一个方面。同理,只论及基督教而没有其他宗教的例子,于题目有些不符。对于西方历史的研究,宗教和政治往往是相济相生的,而对于伊斯兰教也是如此。如何从宗教的特点和人的思维特性方面去寻找政治中人性的作用,从而揭示政治中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是该方面研究的主线。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1 18:5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