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球衰退真相:资产负债表陷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9 11:4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经验来看,美国经济恢复增长能力,最早也是5年之后的事情
自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的几个月,世界各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的GDP增速急剧下跌,而且都已连续几个季度负增长,经济陷入了衰退。但这并不奇怪。
奇怪之处在于,为了应对危机,几个月来,英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的央行都已经在快速而频繁地降息,美国更是从2007年下半年起就开始了降息的步伐,现在已是事实上的零利率,再没有降息的空间了;而如此快速、大幅度的降息,对缓和经济下跌的剧烈程度,似乎没有起到任何明显的作用。
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有提振作用,这一教科书上的规律,难道失效了?
实际上,出现这种反常现象,是因为发达经济体此番所遭遇的衰退,本身就是一种非同寻常的衰退——资产负债表衰退。
1  本质上和大萧条一样
当全国性的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大量的私人部门(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都会随之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从而大规模地遏制经济活动,由此而造成的持续衰退,就是资产负债表衰退。
当前欧美发达经济体的衰退,正是源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和次贷危机,而危机的持续深化,根本上还是由不断缩水的资产价格推动的。这完全符合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定义。
资产负债表衰退具有若干典型特征。
● 为了扭转资不抵债的状况,私人部门的经济行为方式会发生变化,由追求利益最大化,转变成追求债务最小化——企业会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于还债,而不会用于再投资,更不用说向银行借钱来投资了;家庭也会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于还债,同时减少消费,而信贷消费则几乎绝迹。

● 由于上述私人部门的去杠杆化(缩减负债)行为,整个信贷循环就会趋于停滞。新增储蓄和还债资金流入银行体系,就流不出来了,因为借款者没有了。哪怕央行把利率降到零,大家也不借款。
● 信贷循环是经济的血液循环,信贷循环陷入停滞,会导致经济活动萎缩,私人部门收入下滑。收入下滑则更难还债,如此恶性循环,直到完全无望还清债务的那一天,萧条也就来了。
● 在私人部门把资产负债表清理完毕之前,经济无法恢复自行增长。
资产负债表衰退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衰退,但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衰退都具有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特征。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另一次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失去的十年”(20世纪90年代)。
而美国、欧盟等经济体目前所陷入的衰退,也是一次资产负债表衰退,本质上同大萧条、日本“失去的十年”是一样的。
2  美欧衰退才刚刚开始
次贷危机和雷曼兄弟倒闭后全面爆发的银行业危机,只是美欧发达经济体漫漫衰退路上的一场戏剧性的插曲。
这次银行业危机(一度说“信贷枯竭”)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动荡,是由于信息不透明和银行间缺乏信任。美国和欧洲的各家银行,都持有大小不等的次贷资产头寸,而且它们为了绕开监管,纷纷通过种种结构性投资工具,将有关资产隐藏到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之外。因此一旦次贷问题暴露,各家银行都知道别人一定也亏了,但并不知亏损有多大,所以相互不敢放贷,导致市场短期流动性枯竭,进而逼死了许多急需融资的金融机构。
美欧政府通过紧急注资,出台银行救助政策,已在处理银行业的问题,但是美欧经济的麻烦远远不止于此。可以说,银行业休克之后,美欧经济的衰退才刚刚开始,而这场衰退注定是个长期过程,因为它正是一场由资产泡沫崩溃导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要知道这场衰退将会持续多长时间,我们可以通过房地产价格所需要调整的幅度来做一个估计。
图1反映的是美国房价走势和房屋租金走势的偏离程度。我们发现,在1998年之前,两条曲线基本重合,说明房价上涨速度和租金上涨速度基本是持平的,也就是说不存在明显泡沫。而1998年之后房价开始快于租金而上涨,也就是泡沫形成。到2007、2008年房价触顶,开始逆转向下,意味着市场开始挤出泡沫。只有当房价上涨速度恢复到与租金上涨速度持平,也就是两条曲线重新恢复基本重合时,泡沫能才挤干净。由图1看出,根据美国当前的房租水平,房价需要调整到相当于2003年下半年的水平,才能充分挤出泡沫,调整的幅度约为22%。这也意味着,此轮债务调整,美国家庭所需要偿还的债务,相当于从2003年起累积的债务总额。
负债就是支出超过储蓄的部分。前面说过,1997~1998年美国房地产市场还不存在泡沫,当年美国家庭的平均储蓄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为4%,从那以后,美国家庭的储蓄率一直低于该水平,也就是说一直在累积债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23:30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