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任若恩:保增长重在保就业、保企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5 10:1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任若恩教授昨日上午做客中国证券网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扩散,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裁员等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为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任若恩教授昨日上午做客中国证券网,就如何“保就业”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就业受到国内外因素影响
    主持人:我们现在面临的就业问题,是主要由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引起的,还是由我们国内的一些因素引起的?
    任若恩:当然是跟世界经济有关,特别是去年美国金融危机深化,世界经济的变化,这是最大的基本原因。如果谈到我们自身的问题,我想也存在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就外贸来说,2007年减少出口退税率等一些政策,对外贸产生了一些影响。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外贸部分,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沿海省份大量的制造业企业,雇佣了很多农民工,这一轮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城镇化,即农村农业的劳动力逐步转入到工业或者服务业。而沿海外向型企业的生存困难,也导致了农民工大量返乡。
    主持人:目前就业问题最需要解决的部分是什么?
    任若恩:据我所知城镇低保基本已经到位,所以有城市户口的人失业后能维持基本生活,现在的大问题就是农民工问题,很多城镇的社保体系不覆盖农民工。如果政府能拿出资金来补贴这部分人的生计,是非常好的选择。2000万返乡农民工需要的并不多。
    保增长关键在于保就业
    主持人:在大家主要关注GDP等经济增长指标的时候,您首先提出了保增长关键在于保就业的观点。为什么说保增长关键在于保就业?
    任若恩:保增长重在保就业有几层含义。第一,就像温Jiabao总理所说的,就业有关生计和尊严。国外有过研究,当失业率高涨的时候,社会犯罪率、自杀率上升,就业是人类发展的最基本需求。
    第二,很多人觉得,经济增长和就业是两个等价的目标,事实上保就业是更加基础的目标,而且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不是绝对成直线关系的。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可能带来一样的经济增长结果,但是带来的就业增长情况可能不一样。
    经济学界一般认为,通胀和就业之间存在关联,通胀高企时就业形势较好,通胀减轻时就业问题凸显,所以人们必须在两者之间做权衡。过去两年,我们对通胀的问题关注很多,实际上对中国来说,我认为永远要将就业放在第一位。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跟美国和欧盟的差距非常大,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中国农业劳动力过剩,只能到工业、服务业里才能消化,就业的问题高于其他宏观目标。
    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可以盯住通胀,中国的货币政策不能简单盯住通胀,必须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从而保障就业。
    主持人:在宏观政策调整中如何把保就业放在首位?
    任若恩:事实上,像扩大内需的4万亿投资,应当以保就业为目标,确定了大规模投资的财政计划以后,行业的划分、项目的筛选都可以把就业机会作为考核的指标,这样可以把资金的使用和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就行业来说,每个行业对资本的使用不一样,选择多用劳动力少用资本的行业投资显然对就业有好处。
    企业在就业机会就在
    主持人:我们面临企业利润下降带来的裁员问题,很多沿海企业经营困难,这是造成大量农民工失业的重要原因。如何看待就业问题与企业的关联性?
    任若恩:保就业的根本是保企业,企业在就业机会就在。所谓保企业不是光保大企业,还要保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最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必须要进行产业升级,但是中国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要进城,如果不经过专业的训练,让他们做高科技是不现实的。在中国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规模非常有必要。
    主持人: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
    任若恩:对于外向型企业来说,主要是两方面政策:一方面是汇率政策,维持汇率不变,甚至偶尔有所贬值也可以;另一方面,出口退税的政策应该尽可能调整以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吴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19:11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