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长:创建出版产业园区 打破传统管理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6 14:5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月21日,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冯俊科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 申楠 摄

  研究探索民营文化公司参与出版的通道、出版社改制告别垄断资源优势、农民作为农村文化主体自助式选购图书、青年优秀作品出版驶入“绿色通道”、大众阅读带来全新体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冯俊科近日接受新华网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北京市2009年将建设出版创意产业园区,通过整合出版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引进高新技术、打造名牌产品,使北京出版业成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亮点。

  三大难题阻碍出版创意产业发展

  记者: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很多,出版业的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是什么?北京创建出版创意产业园区是出于什么考虑?有什么发展思路?

  冯俊科: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拥有十分丰富的出版资源。全国有500多家出版社,北京就有230多家,几乎占全国一半;报刊社1万多家,北京就有3000多家,几乎占全国1/3。北京聚集了一大批全国出版领域的精英人才,其中包括民营出版人才,这些人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熟练的市场操作经验、雄厚的资金基础。建立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就是为整合开发利用这些出版资源提供平台,充分挖掘多种出版资源的潜力,繁荣发展首都出版产业。

  出版业的创意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就是把丰富的出版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效益化、现代化;创新管理体制,让出版业走出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全面参与市场竞争;引进高新技术,吸纳优秀人才,提升出版水准;打造名牌产品,推出一批有广泛影响的文化精品图书和音像、动漫等出版物。

  记者:出版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破解的难题有那些?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冯俊科:一是思想观念还不适应,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方法来看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买卖书号、一号多用、盗版盗印、民营书商与国有出版单位联手搞不正当交易等,这些问题为什么长期存在却屡禁不止?有没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也有一些出版物只讲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获得了国家大奖,市场认可度却很低,结果既没有产生经济效益,也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实际上,文化产品如果没有市场,没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一些出版物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赚钱是唯一的目的,却带来了不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体制机制不适应。管理体制上,行政权力干预过多,过多地利用行政权力配置资源。出版资源被松散分割,北京地区新闻出版资源不仅被分割为中央和市属两大块,而且还隶属不同的部门和单位,同时散落着许多民营出版资源。这些资源无序竞争、浪费严重,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的优势。有的出版单位用书号来计划生产,用年检来替代管理,用执法来替代监管,特别是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影响,造成了多主管部门和管理部门界限不清晰,体制不顺畅,权限不明确,责任不清楚。另外,出版资源的结构布局和数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因而出现规模小型、经营单一、效益低下的局面。国有出版单位受审批制及主管主办单位的保护,实行“铁饭碗”,尚未真正建立起市场主导下的竞争局面。此外,人才机制也不健全,致使许多有才之士没有展示才华的舞台和机会。

  三是发展水平不适应。中国人均图书消费支出还不到欧洲国家人均购书费的10%,这其中既有全面阅读兴趣和购买力的原因,同时也是我们所提供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无论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2月21日,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冯俊科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 申楠 摄

  原创作品开发和自有知识产权被

  忽略

  记者:出版业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创意产业中占据很大比重,特别是打造了一批风靡全球的名牌出版精品。我们目前差距较大的原因在那里?

  冯俊科:首先是出版物的原创性匮乏。图书选题重复,跟风严重。一本《红楼梦》全国就有200多个版本。报纸的同质竞争,报道缺乏新意,甚至不惜以低俗之风迎合读者。有的出版单位依赖书商提供的资金、书稿、选题进行不规范合作,出版后才发现同一内容的书有几个出版社同时出版,原来书商将这一书稿同时卖给了几家出版社。这些出版单位忽略了开发原创作品和自有知识产权在出版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运用高新技术发展出版产业方面,还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适应性,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水平不高,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出版业,实现出版物编辑制作流程数字化、印制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和出版产业的信息化步伐急待加快。

  另外,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市场准入、投融资渠道、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依然不能适应出版业发展需求。有些政策过于原则,缺乏实施细则,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保障没有及时出台。一些民营书商实质上已经介入到出版环节,甚至一些民营文化公司成为出版环节的一直重要力量,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大量的优秀人才,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使他们和国有出版单位之间合作很不正规,造成国有出版资源流失,漏税避税等现象严重。

  还有就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图书输出政策没有根本性突破,输出渠道单一、模式老化、手续繁杂,使出版物的引进与输出,资本投入与人才流动,都很薄弱,导致国际市场开拓不足。

  园区将为民营出版资源的整合利用探索通道

  记者:出版创意园区的创建后,资源如何整合?如何吸引更多的出版企业入驻?在体制和管理机制上会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冯俊科:整合民营出版资源,绝不能依靠行政手段,政府必须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原则下,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把那些已经形成一定气候却散落在北京各地的民营出版企业整合起来。对园区入驻企业采取新的管理模式,以市场为主体,在税收、资金、补贴、贷款、融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建成后,将成立书稿策划编辑中心、书稿审定中心、书稿拍卖交易中心、版权交易中心、全面阅读体验中心等,为民营出版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探索通道。园区将会在出版单位多年形成的出版模式之外探索新的模式。

  记者:是不是说进入园区的民营文化公司也就可以有一个“名分”,能够与出版社一样正式参与出版?

  冯俊科:园区的宗旨就是为多种出版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制定优惠的政策让它们健康发展。因此园区就是要打破以往出版社传统管理模式对出版资源垄断的行为;改变以往的跟风出版、重复出版的模式。只要是好书,只要符合出版的要求和标准,就能顺利出版。





  2月21日,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冯俊科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 申楠 摄

  撕开出版业“怪圈”给年轻人一片天空

  记者:出版创意产业园区是一个平台,核心还是内容和产品,您提到原创资源匮乏,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冯俊科: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青年人才是创意的主力军。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去年推出的“青年写作爱好者作品征集出版”活动,就是给青年写作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平台的同时,丰富原创资源。

  青年是出版业的希望和未来,有一个平台才能让他破茧成蝶。如今的图书出版行业有一个怪圈:一些出版社把制胜法宝都押在个别名作者、名作家身上,结果往往导致这些名家们疲于交差,远离生活,创作的作品不乏应付之作;与此同时,很多生活在基层、了解基层,熟悉生活、文化水平高、创作激情大的青年却苦于渠道不通、资金不够,没有机会出版作品。“青年写作爱好者作品征集出版”活动就是要在这个“怪圈”上撕开一个口子,给年轻人一片天空。

  记者:以往有的单位组织的一些作品征集活动往往存在暗箱操作等弊端,结果使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上述这项活动如何来保证能够挖掘和培养一批优秀作者?能否给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带有原创精品资源?

  冯俊科:我们新闻出版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成立了“青年写作爱好者作品征集”活动领导小组:成立了由相关专家学者及市属有关出版社负责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应征作品进行评审论证,提出审读意见及建议;申请专项经费,拨付专项资金,扶持原创作品和人才;制定了旨在推动活动顺利开展的具体活动实施细则,对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同时,在北京市新闻出版界的局域网上开设了活动的专门窗口,开放信息供公众随时了解查询。稿件评选过程中把作者的个人信息全部拿掉,专家只看稿子。对作者是谁、单位职业、写过什么、是否得过奖等信息全部隐去,经过慎重考虑和讨论,最终确定入围名单。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过程的公正和公平。

  这种鼓励新人原创的推新模式是一种新的探索。由于此项活动以扶持青年新人原创为主旨,前期投入较大,而经济效益回报却不明显,须由政府部门进行组织、扶持和引导。目前主要还是征集文学类作品,将来还将涉及哲学、历史等领域,我们要把它作为一个工程细致周密地推进。同时,还将结合“农家书屋”的建设,推动农民自己创作,发现农村、农民作家,培养农村青年、提高农民原创作品的比例,让原创作品的河越流越宽,水越流越畅。

  可以想象,如果这种鼓励新人原创的好模式继续发展完善下去,势必能够不断涌现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出版物,充分发挥时代文化资源的潜力,推动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变。

  不是出版什么群众就读什么 而是群众需要什么就出版什么

  记者:出版业创意园区能够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最大益处是什么?北京在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前期惠及普通民众的成果有那些?

  冯俊科:我最大的体会是,人民群众才是文化的主体。入驻园区的出版机构必须告别高高在上,转变观念和思维为群众服务,不是你出版什么群众就得读什么,而是群众需要什么,你再出版什么。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加大“读书益民工程”的建设力度,在全市农村已经建成1020个益民书屋。今后,“读书益民工程”建设不仅要给农民送书,让农民读书,还将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写书、出书,丰富出版创作源泉。不断完善益民书屋建设方式,把政府用钱买书、给农民送书,同政府拿钱给农民发放购书券,让农民自己选购需要的图书结合起来。“益民书屋”如何建,农民说了算。

  总之,出版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整合出版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引进高新技术、打造名牌产品,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道风景线,成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产值份额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刘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9 00:1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