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耀邦同志如何看消费:绝不能“好美而恶西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6 12:3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耀邦同志关于消费思想的形成背景
    二、耀邦同志关于消费的几个观点
    三、耀邦同志关于消费思想的形成过程
    四、耀邦同志对中国式社会主义的探索
    耀邦同志于1982年5月19日召集了一次研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讨论会。这次研读讨论会是针对我国当时的经济问题,结合改革开放的现实而召开的。参加者有宋平、刘毅、李朋、袁宝华、薛暮桥、马洪、郑必坚6位同志。这次讨论会,大家都发表了意见,气氛平和,畅所欲言。意见虽不能完全一致,但消费问题引起党内高层的注意,并产生积极影响,可能还是第一次。会后,由马洪同志整理成文,在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作了学习、传达。
    该文是对那次讨论会的回顾,能否又对当前我国克服经济困难起到一些参考作用呢?这就是我执笔的出发点。
    今天中国居民的富裕程度、国家实力,远非30年前能比。虽然今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但以我国现有的各种有利条件而言,只要我国抱以善于应战、又敢于胜利的智慧与决心,那么率先走出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则是完全可能的。那次讨论会,作为真实历史进程中的一截横断面,愿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可以让后人看到中国***人为国富民强目标所做的努力。
  一、改革初期国民消费的饥渴需求
    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一个不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亿农民未得温饱,城镇职工的工资也少得可怜,1978年,我国个人储蓄余额210亿元,以当时10亿人口计算,人均21元。1982年,个人储蓄余额已达到570亿元,人均57元。不到四年,居民储蓄即增加到2.7倍,虽然绝对值还很小,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已大幅攀升,储蓄也成倍增长,已成可喜的事实,且发展势头方兴未艾。这是因为我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明确了生产的目的,人们如饥似渴的生活需求开始逐步得到满足。
    在1982年5月19日的那次座谈会上,大家都对一个具体问题——啤酒生产问题展开了有趣的讨论。作为座谈会上的一个插曲,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生产和需求的尖锐矛盾,也算是一个经典的小故事吧。
    1.啤酒生产的插曲
    1978年全国生产啤酒达到40万吨,李先念同志据此作出“把啤酒搞到50万吨”的重要批示,给啤酒行业鼓舞很大。那几年啤酒生产发展很快,但大中城市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我国自产的大麦原料可做750万吨啤酒,但国家到1985年才安排了250万吨啤酒生产。国家实行计划管理,要进行调整,下达控制指标。耀邦同志说:
    这就把我搞糊涂了。既然材料不缺,供需矛盾又十分突出,各地积极性又很高,而且正在上马,为什么调整要调整到它的头上呀?
    结果1985年我国产啤酒310.4万吨,大大超过原来计划。超过计划是否就满足需求了呢?也未必。
    啤酒生产节节高攀,不是偶然的,新的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加快了发展速度。秦皇岛有家国营啤酒厂,供不应求。在它旁边又诞生了一家社队啤酒厂,取名“山海关”啤酒,很快在竞争中,“山海关”啤酒占据了秦皇岛啤酒的主要市场。国营厂不服,以“挖社会主义墙角”之名,向市委状告“山海关”啤酒厂。在两个厂打官司的前前后后,《工人日报》等36家新闻单位都支持社队工厂生产的“山海关”啤酒。这些新闻报刊都参加过《人民日报》开展的“生产目的”的大讨论,认为生产要为需求服务,要为人们的消费服务。当时,国务院主要领导人看了对“山海关”啤酒厂是否“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各种报道之后,明确表示:谁代表新的生产力就支持谁,谁把生产搞上去就扶持谁,社队企业是新生力量。     

    当时只是大中城市的供需矛盾突出,到底有没有算2200个县市的啤酒需求呢?进一步说,有没有计算8亿农民也终有一天要喝啤酒呢?现在50岁以上的人都记得,上世纪70年代中期很多人是拿着暖水瓶买啤酒的,80年代初,瓶装啤酒才多了起来;中央统战部在80年代中期开车到顺义燕京啤酒厂买瓶装啤酒,还要找关系才行。80年代末,在饭馆里喝啤酒还必须搭配几个小菜。直到90年代市场上才大量出现了“五星”、“青岛”等听装啤酒。现在啤酒生产到4000多万吨,已是1985年原计划的16倍还多。市场、消费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多么大的推动力呀!
    啤酒的生产和消费只是这次座谈会上的一个小例子,消费的观念就是市场的观念,就是民生观念,用生产和消费同一性的观念去指导生产,就有明确的目的性,各种方法也会层出不穷。
[1] [2] [3] [4] [5] [6] [7]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3:0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