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企赖账潮或是危机下一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1 16:3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美国联邦政府金融救援新计划的出台,以及西方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对不良资产清理全球统一策略的探讨,让全球金融体系的修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近期有迹象表明,潜在的危机“祸首”正在逐渐转变为宏观经济实体。眼下,全球市场中将有更多的不良资产面临兑现困难的境地,而这一现象最大的肇始者就是欧洲的企业,如果这些企业出现的偿债违约率大幅攀升,或将在不远的将来引发全球市场的新一轮恐慌。
据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的投资者服务部门称,2008年,多达249家欧洲企业的信用评级遭到下调,该数字为1990年以来新高。而那些向私募基金进行巨额借贷的企业的前景看上去更加可怕,标准普尔去年6月曾预测,曾通过借贷进行过收购的欧洲企业中,约有58%都面临着超出预期的债务规模,而56%则预计无法获得运营净利润。需要指出的是,眼下的情况要比2008年6月严重得多。
上述现象源自世纪之交,当时欧洲金融机构实施保守的政策,拒绝针对高风险的抵押贷款进行大规模出借,因此,银行能够向企业提供的资金就富余了很多。这时,私募基金敏感地察觉到了传统行业企业那里存在的机会,便向其注入了上千亿美元的资金。而在利率较低和欧元走强的情况下,欧元区企业自然希望能够得到足够资金来开展资本运作。于是,当时很多保持稳步发展的欧元区企业,在过去10年时间里不可思议地疯狂借贷。数据显示,欧元区企业目前的负债总额超过11万亿美元,相当于该区域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5%;相比之下,美国企业负债占该国GDP比例则仅为50%。
不幸的是,在欧元区企业高额债务偿还最后期限到来之时,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不期而至,并引发了实体经济的迅速衰退。全球金融机构惜贷和产品需求的萎缩,使得欧元区企业立即处于无力还债的尴尬境地。
要摆脱困境,欧元区企业的选择并不多,而目前较为可行的道路主要有三条:
一是资产出售套现来避免债务违约。比如,FaGuo视频器材提供商汤姆森公司(Thomson)在上月29日承认无法向持有该公司27亿欧元债券的投资者进行兑现后,正打算通过出售其有望为好莱坞长期提供产品的一家子公司,来筹得足够的现金。但这样的做法似乎只适合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
二是与投资者商议延迟债券兑现期限来集中现有资金还贷。以同样来自FaGuo的全球最大混凝土制造商拉法基(Lafarge)集团为例,其目前的债务总额已达220亿美元,其中今年应偿数额为34亿美元。为了按时还贷,该集团不得不将其投资者持有的5亿美元债券的兑现时间延后至2010年,但当前在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区间的大背景下,这种有限期的短暂延迟或许只是推迟问题出现的时间而已。
三是发行新的公司债券,通过融资来渡过时艰。目前,这种选择颇受企业青睐,这就是为何在今年1月欧元区企业所发行的新债券总额,能够创出1590亿美元新高的原因。然而,其代价也高得惊人:过去几年中,投资级别的欧洲企业债的平均利率上涨了200%,即使像诺基亚这样的大公司也不例外。这意味着,一旦欧元区经济形势无法足够快地反弹,当下一轮企业债兑现高峰来临时,该区域内的企业将毫无还手之力。
实际上,和美国市场上经营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一样,在通过短期借贷维持长期贷款偿还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债务主体因无力支撑而面临破产倒闭,而劫后余生的那部分企业也会大伤元气,这必将使投资者信心备受打击。从这个角度来讲,欧元区企业大幅上升的偿贷违约率,或许会成为全球市场下一波恐慌源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23:1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