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经济能走出“V”形反弹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0 08:2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市化带来经济增长强大动力,是率先走出危机阴影重要因素。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打出了一套“快、重、准、实”的政策组合拳。在经济增长“保8”序幕拉开之际,中国经济能否走出“V”形反弹的“微笑弧线”,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专家表示,城市化进程正让中国显现后发优势,中国拥有率先走出危机阴影的底气。
  成为新兴城市最多的国家
    “与外向型经济、中小企业、制造业以及金融、资本市场相比,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中,最不需要看国际资本脸色的就是我们的城市化。”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表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
    30年来,中国已成为新兴城市最多的国家。国家统计局2008年底发布数据称,截至2007年末,中国城市数量达655个,比1978年增加462个,其中,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36个。中国城乡和住房建设部的资料显示,2007年底,中国城市人口达5.94亿人,30年间,中国城市人口增长了3.2亿人。另外,城市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都在扩大,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城镇实有住宅建筑面积、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城市公共交通规模等同样增长较快。
    “这些数据说明中国有着一个不同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巨大优势。”陈淮分析,中国已经走过了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正在进入一个城市经济“边际效益迅速递增”的发展阶段,“前期大量投入所形成的大规模生产力、消费力将会随着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集中地、爆发式地形成和显现出来。”他认为,2009年春节各地将旅游业作为启动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产业便是一大例证,大规模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是建立在此前长期投入形成的城市资源和城市人群之上的。
    城市化投资空间巨大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人均GDP为3000美元左右的国家,城市化率一般约为55%,而中国城市化率为40%左右。“如果提高到75%,可以吸纳数十万亿元的投资,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
    陈淮表示:“中国的城市化远没有结束,不存在资本过剩的基础。”他认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源于资本过剩,在工业化、城市化已基本完成的发达国家,过剩资本变成了热钱,涌入了虚拟经济层面。但中国的情况并不相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如火如荼,交通、住房等设施的需求巨大。如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实施城市群战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是下一步的目标。陈淮表示:“广阔的城市投资空间和城市投资持续递增的边际效益,是中国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的重要因素。”

    还有经济学家提出,相对于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尚显滞后。因此,将城市化作为经济刺激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会使中国的经济结构更合理,增长更健康。
  城市化持久拉动内需
    上世纪80年代,珠三角城市化起步。到90年代,长三角也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腾飞。如今,环渤海湾地区、武汉都市圈开始兴起,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城市化进程“比翼双飞”。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全年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816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6%,这一比重连年提高。
    城市化已成中国经济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力,而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这又将成为拉动内需的持久动力。在去年底国家出台的振兴经济4万亿元方案中,近一半投资将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与此同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随之提速,至2015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近7000亿元,目前已完成了1000亿元投资。其中,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正全面铺开,将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珠三角一体化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所吸引的投资,又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圈发挥集聚效应。
    城市化在拉动社会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住房和汽车方面的消费结构调整适逢其时。“四万亿”计划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达2800亿元,此外,国家还出台了多项举措鼓励和支持住房合理消费。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月11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汽车销量73.55万辆,第一次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城市化还加快了社会转型,农村人口从乡村进入城市,从农业转入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王建认为,城市化将城市的资本与农村的劳动力对接,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同时,入城的农民消费水平得到提升,又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潘笑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2:24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