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都与亚洲有渊源
(华语国际通讯社记者林诗泓2008年 9月24日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美国参考》Jane Morse华盛顿美国亚洲文化学院──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的高级外交政策顾问认为,在11月举行的大选中,无论是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Barack Obama)还是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John McCain)入主白宫,美国下届政府的对亚洲关系政策不会有很大差异。
美国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民主党方面的东亚事务专家季浩丰(Frank Jannuzi)说,"两位总统候选人以极不一样的方式受到了亚洲的深刻影响。鉴于亚洲在经济和战略上日益增强的重要性,我认为这对我们国家是好预兆。"
曾经当过美国海军飞行员的麦凯恩1967年在越南战争期间驾机执行轰炸任务时被击落并受重伤,在北越战俘营里被监禁了五年。
奥巴马童年时代曾与他的美国生母和印度尼西亚继父苏托洛(Lolo Soetoro)在印度尼西亚生活过一段时间。奥巴马在雅加达公立小学就读了大约四年,10岁时返回家乡夏威夷州。
季浩丰说:"无论谁最后当选,新总统都会重视这个地区对世界未来,特别是对我国经济前景及经济和防务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季浩丰是在非营利研究机构全国亚洲研究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9月22日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National Press Club)主办的辩论会上,就总统候选人对亚洲可能采取的政策进行辩论的几位发言人之一。大约有300人旁听了辩论。
麦凯恩阵营方面发言的有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亚洲问题研究员兼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成员卜大年(Dan Blumenthal)和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级顾问和日本部主管格林(Michael Green)。
同季浩丰一起作为奥巴马阵营发言者的有曾在美国国务院有35年外交生涯的格尔巴德(Robert Gelbard)大使。格尔巴德现为华盛顿全球咨询公司(Washington Global Partners LLC)董事长,他也是这家公司的创办人之一。这家公司向各国政府、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提供顾问咨询服务。
格林认为,麦凯恩懂得美国在亚洲的可信度和领导作用取决于"美国对贸易、对与盟国的协议和在人权民主问题上作出承诺的可信度"。格林说,在这些方面,麦凯恩"是始终如一的,愿向自己的政党[共和党]发出挑战,并向美国人民说明理由……。他信守自己的诺言。"
格尔巴德认为,奥巴马希望对美国经济进行结构性的改革,以便与亚洲进行更积极的接触。季浩丰说,奥巴马寻求加强在亚洲的同盟关系,特别是与日本,并维持美国在亚洲部署的前沿军队,而且在必要时予以增强。
中国
在中国问题上,季浩丰表示奥巴马将寻求开拓存在共同利益的领域。
季浩丰说:"我们会有分歧,特别是在人权问题和他们的民主化步伐上,我们希望他们加快步伐。但归根结底,我们不能等到中国发展成一个多党制民主体,才开始同他们就能源安全进行接触、才在北韩问题上展开合作、才共同应对全球变暖、才努力确保进口到我国的产品的安全。上述问题需要得到刻不容缓的处理。"
卜大年表示,麦凯恩寻求同中国接触,但促使中国改革的最佳途径"是在其周边地区拥有强大的民主盟友"。麦凯恩2005年在同一批杰出美籍华人共进晚餐时曾这样阐述上述观点:"我们不仅应当接触,还需要防护(hedge)。"
这位来自亚利桑那州的联邦参议员将"防护"一词解释为:"保持我们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加强我们同日本的联盟以及我们同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通过亚太经合组织(APEC)这样的论坛进一步促进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
在台湾问题上,季浩丰表示奥巴马认为《台湾关系法》(Taiwan Relations Act)"受到了忽视"。他说,美国应对海峡两岸争取达成协议的努力表示欢迎,但中国和台湾必须自己寻求解决方案。
格林表示,麦凯恩不会冻结对台军售,并将继续支持"成功的民主模式"。
自由贸易
双方阵营都强调了实施《美韩自由贸易协定》(U.S.-South Korean Free Trade Agreement)的重要意义。这项协定已于2007年6月由两国政府签署,但美国国会尚未予以批准。国会要求韩国重新对美国的所有牛肉出口开放市场,并担心自由贸易协定没有为美国充分打开韩国的汽车市场。
奥巴马的智囊表示,奥巴马与国会有着同样的担忧,并认为《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奥巴马"坚决支持"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
麦凯恩的智囊强调,麦凯恩完全支持《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现有文本,并坚决认为实施这项协定将成为同该地区建立实质性接触的"极其重要的基石"。
北韩
在北韩问题上,奥巴马和麦凯恩的智囊都认为美国必须继续对北韩施加压力,迫使它放弃核野心。
奥巴马阵营将目前的僵局归咎于缺乏贯穿一致的谈判;麦凯恩阵营则敦促采取"告以后果的接触方式",但并未说明具体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