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讯息] 评论:赴美女博士“怕吃”背后的理性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7 14:3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论:赴美女博士“怕吃”背后的理性意义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 11:30   时代商报
  ◎栗生红

  博士下乡种地,这在当下,怎么说都是个新闻。而且不管这位是真的去干活了,还是只是作秀。但这样的新闻见得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当我们刚刚得知人大女博士当农民时,也略显淡然,甚至对作秀作到美国去了,也只是一笑置之。

  但当我们耐着性子看完11月2日京华时报报道的《人大女博士生赴美当农民》之后,我们的心再也不能不为之所动了。

  令我们感慨的,不只是女主人公石嫣实实在在的农民行动,更有美国农民的生活状态。

  在以前的报道中,我们只是知道地球那一端的农民们,是在完全机械化的工作中,享受着劳动,衣着干净,言语幽默。但通过石嫣的眼睛,我们却看到了另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平凡琐碎而又讲求质量。

  第一个细节是石嫣买反季节菜被劝阻。为了能完整体验一个农季,石嫣到美国时,正好是播种季节,农场里还没有应季的蔬菜供应。吃惯了中国菜的石嫣想去附近的小镇上购买蔬菜,但却被农场的人阻止。当时石嫣弄不明白买菜怎么竟成了一件错事。但之后她了解到,在美国人看来,应该食用当季的蔬菜,宁可食用罐头也不能去吃不知道来路的反季节菜。于是,石嫣不得不忍受一个月食用储备蔬菜罐头的生活。

  第二个细节是石嫣之所以必须得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是因为当地不使用化学除草剂,田里各种野草疯长。他们就必须顶着烈日,蹲在田里,靠手工一根根拔除。

  这两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细节,给了我们一个视角,透过这个视角,可以看到美国农民对食品质量的重视,以及为了适应这种重视而产生的经营业态。

  离开农场后,石嫣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去了纽约等大城市。半年的农村生活,让这个城市女孩在看见密集的人流和高楼时,竟然无法适应。“最大的麻烦是我不知道自己该吃什么。”由于受到农民们的影响,石嫣认为她宁可不吃也不想吃不健康的食物,于是那几天她只能靠面包抹花生酱过日子。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石嫣“怕吃”本身的问题,也不去关心其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表现,而通过这个微小的变化,可以显现其背后的理性意义。

  我们知道,石嫣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她的“怕吃”,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理性的,可控的,而且更具有提醒色彩,而且作为一位研究者,石嫣不只怕,而要动,要用自己的行动改变“怕吃”的状态,而且这种改变将不仅仅是自身的,而将具有群体效应。

  经过半年的“插队”实习,石嫣明确了自己今后要研究的方向,试验“社区支持农业”这种新模式。“社区支持农业”是将农业生产与社区居民需要直接挂钩,由居民每年向农场订购农产品,并直接由农场送上门。

  我们不知道,石嫣回国之后,“怕吃”的毛病有没有什么变化。但我们更加关注的,是石嫣实验“社区支持农业”新模式有没有新的进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1-5 14:20:3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媒体的标题都不靠谱,明明是去做实验,还讲什么当农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09:0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