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俄将军谈中国核力量:中国的“三驾马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5 13:2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2 [下一页]

资料图:二炮部队导弹多型导弹
  (俄)弗拉基米尔别拉乌斯 退役少将

  王晓夏 编译

  在我们眼中,中国俨然已成为21世纪国际舞台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而促成这一事实的却是: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力量这一后盾。中国军队大规模的装备更新,使其军力迅速增强。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力量的提升,而且就中国核武库的核武器数量而言,中国已经在这一指标上超过了FaGuo和英国。但是由于中国对其最重要的核武库实施最严格的保密制度,使世人很难准确估算出大概的数量。正是由于这一不透明的迷雾笼罩着中国战略核力量,或许等到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中国的核武数量会比外界最大胆的猜测还要多。

  中国核武器工业的发展

  回顾历史,专家指出**领导人早在对国民党的解放战争结束后,就已对核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开始着手获取核武器的工作,但是历时3年突如其来的朝鲜战争,使这一工作被迫中止。战后美国方面的解密材料透露,美国甚至曾考虑使用核武器对付北朝鲜武装以及在北朝鲜参战的中国军队,这一事实更加坚定了中国获得核武器的决心。

  1954年9月14日,前苏联在奥伦堡州举行的由苏联三军参与的“雪花”原*子DAN爆破试验中,由图-4轰炸机在托茨基草原投放了一枚名叫“塔季扬卡”的4万吨当量的钚弹,剧烈的爆炸震惊了世界,同样也震惊了中国国家副主席朱德、国防部长彭德怀及其他**高层将领。在这些将领的坚持下,中国更加坚定了要获得核武器的信念。1954年10月,**领导人毛**与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的会晤也深刻影响了整个事件的进程。毛**在会谈中希望苏联方面能够提供帮助,然而尽管中国政府一再请求,赫鲁晓夫最终还是拒绝了。但是中国对获得核武器的热情并没有减退,1955年**领导人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这项当时最保密的计划被命名为“02”号工程,共牵扯到全国近900家科研和生产机构。中国第二机械制造部(二机部)负责组织和领导这些机构和部门的研究工作,整个研制环节中主要涉及铀矿开采(中国南方省份有丰富的铀矿)、铀矿加工和提纯(主要分布在兰州等西部城市)、酒泉环矿加工提纯中心,以及其他研究部门,如西北武器研究部门(后来被第九研究院取代)、北京核武器研究所、中国核物理研究所及罗布泊核武器试验场。


  资料图:中国二炮东风-31导弹作战演练

  经过多部门的通力合作,这项工程很快取得了进展。1964年,中国在罗布泊核武器试验场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当量为22000吨级的原*子DAN,中国事实上获得了核国家的地位。中国在原*子DAN的基础上又开始了对热核反应的研究,终于在3年后又一次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当量为300万吨级的氢弹。在1988年,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中子弹的试爆,随后中国官方也承认了这次试验。

  到1996年7月29日为止,中国为了改进核武器的技术和批量生产等需要,共进行了45次核武器试爆。之后中国政府暂停了核试验,并且宣布加入俄美签署的《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相关专家则推测,中国方面已能通过电脑模拟相关核反应过程来取代传统的核试验,中国的核工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相关专家还根据目前中国核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数量,以及中国核科研部门的实力,推测中国在20世纪末已有能力每年至少生产75枚核武器,而现役部队装备的在役核武器共计400枚以上。中国核武器的寿命为10年到12年,过期核武器将被拆解,因此专家估计中国总计生产了大约1200枚到1500枚核弹。

  略有起色的战略空军部队

  随着中国第一枚核武器的试爆成功,中国领导人兴奋之余,又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核武器若用于军事目,还必须具备有效的投送载具。当时唯一能够投放核武器的只有空军的轰炸机,而空军的作战飞机却来自前苏联。

  中国在1959年从前苏联获得了图-16型轰炸机的生产许可证,中国方面的本土编号为轰-6。直到现在中国仍在不断改进和生产该型轰炸机,总计生产了近120架。尽管该型号的轰炸机与西方和俄式现役轰炸机相比已显得老态龙钟,而且实战突防能力也很弱,但是中国方面仍将其作为主力轰炸机力量,一直装备至今。这些轰-6型轰炸机在解放军空军战斗序列**装备了4个独立团,总计15个飞行大队。其主要使命,一是执行投射核武器的战略轰炸,二是投射常规弹药的普通任务。虽然中国对轰-6进行了大量改进,但即便是最新的改进型,在面对现代化的防空体系时依然非常脆弱,而且不能确保对目标的精确打击。轰-6型轰炸机没有空中加油能力,作战半径也小于3100公里,因此其空中核打击能力相当有限,以往在某种程度上只具有核打击的示范能力。

  中国空军还在前苏联米格-17的基础上改进生产了大量强-5型强击机,这种强击机既可执行常规作战任务,也可投射核武器。中国1967年第一次试爆氢弹时,使用的投送工具就是强-5型强击机。不过这种老式战机的作战半径和载弹量都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

  然而,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生产的歼轰-7又为中国提供了新的选择,而且中国还同时从俄罗斯购买了26架苏-30战斗轰炸机。不仅如此,中国还获得了苏-27的生产权,据专家估计,到2015年中国各型苏-27飞机将达到200架。尽管专家们对这一数据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中国的后续发展,新的苏-27改进型可以携带核武器,这有助于增强中国的核力量,而且技术上也非常简单易行。此外,还需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购买苏-30MKK战斗轰炸机的合同,这将大大增强中国的空中核威慑力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23:0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