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恐怖主义的定义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28 14:3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strong>【内容摘要】</strong>:恐怖主义已被国际社会普遍的认为是对当今世界的巨大威胁,是****、反文明的国际性的罪恶。但是,如何正确的打击和铲除恐怖主义,却是个既艰巨又困难的问题。国际社会合作反恐收效甚微,我们面临的一大阻碍就是世界各国在如何定义恐怖主义上存在较大差异。对恐怖主义的科学界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理论问题,传统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在国际体系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利益成为各国判断和采取政治行动的决定因素,因此,从更深层次来看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和利益问题。<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strong>?<p></p></strong></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strong>【作者简介】</strong> 汤程荣,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研究生。(广州邮编:510275)<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strong>?<p></p></strong></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strong>【关键词】:</strong>恐怖主义 国家利益 道德判断<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 一、恐怖主义概念分析<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恐怖主义问题由来已久,世界局势错综复杂,恐怖主义作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人们对其认识也因时间、空间、利益取向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很大的变化,当前,特别是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所带来的灾难性震撼人心,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恐怖主义对当今世界的威胁越来越大。<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恐怖主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象,究竟何为“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一词最早是在18世纪FaGuo大革命时期作为一种革命手段出现的,当时执政的雅各宾派为了保卫政权,决定用“红色恐怖”对付反革命、不法投机商的反攻倒算,于是,国民公会通过决议,对“一切阴谋分子采取恐怖”手段,处决了一大批封建王公,因而被称为“恐怖主义”。<u><font color="#0000ff">①</font></u>恐怖主义发展到现在,无论从自身特点还是外界环境来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任何国家和个人都有可能会深受其害,国际上针对恐怖主义也加强了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但是收效甚微,恐怖主义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为什么恐怖主义被普遍国家和个人认为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威胁?但打击恐怖主义的效果却不明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国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界定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样就导致了在全球合作反恐的形势下,各国基本上都从本国的国家利益出发来定义恐怖主义,并在这一定义的指导下采取行动,各国协调合作反恐的可能性和实践性就被大大的削弱了。<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对于恐怖主义的界定,到目前为止仍无一种可为大多数人接受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虽然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下了许多种定义,但这些定义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要素有:暴力、恐惧或恐怖等。各国政府、专家学者和组织机构对恐怖主义下的定义多大百余种,在胡联合著的《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一书中,作者对恐怖主义的定义作了详细的介绍和统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又以下几种:</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font face="宋体">(1)《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是:“对各国政府、公众和个人使用令人莫测的暴力讹诈或威胁,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政治手段。各种政治组织、民族团体、宗教狂热者和革命者、追求正义者、以及军队和警察都可以利用恐怖主义。”<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 </b></font><u><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ff">①</font></u><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定义是:使用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尤其是指为了政治的目的)<sup>②<p></p></su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3)《美国法典》的定义是:“恐怖主义”一词是指经过预谋的,有政治目的,且针对非军事目标的,由非国家的集团或秘密组织进行的暴力活动,其目的通常是影响大众;“国际恐怖主义”是指涉及到不止一个国家的公民或领土的恐怖主义”;“恐怖主义集团”是指任何从事(或其重要的附属团体从事)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集团。<sup><p></p></su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4)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把国际恐怖主义定义为:“个人或组织有意识地使用暴力制造恐怖,并以杀害或威胁杀害个人或人群的生命破坏公司财务为手段,以实现某种政治或其他目的的行为。”<sup> ③</su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5) 美国国务院的解释是:“由组织或代理人为了政治目的有预谋地针对非战斗人员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通常这种行为是试图对他人产生影响”。由于后来出现了针对军事基地的爆炸袭击行为,美国官方又为“非战斗人员”加上一条注释:“除公民外,也包括事件发生时未武装的或非岗位上的军事人员。”<sup> ④<p></p></su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6)卡尔?多伊奇(1988年)的定义是:“恐怖主义是对个人或集团使用暴力行动或威胁义改变某一些政治进程结局的策略。”<sup>⑤</sup><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7)兰德公司(1982年)定义是:“旨在制造恐惧或惊恐气氛,使人们夸大恐怖分子的力量和他们事业的重要性,而使用实际的或威胁性的暴力。”<u><font color="#0000ff">①</font></u><sup><p></p></su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从上述众多定义可以看出,因出发点,角度和价值取向等不同,各国政府、专家学者等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千差万别,<sup>②</sup>迄今为止,联合国一直未能就恐怖主义的定义问题形成统一的意见,出台一份具有权威性的国际文件。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问题,在当今这个权力政治的时代,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学术问题,从更深层次来看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和利益交换问题。恐怖主义的定义,注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其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国家利益,就像对一直以来困扰联合国的对战争的定义问题一样,它只能是一个模糊的,各种利益矛盾、协调和交换的产物。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恐怖主义”并没有,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有一国外学者就说:“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全面的恐怖主义概念现在不存在,而且将来也不会存在”。<sup>③</sup><sup><p></p></su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二、恐怖主义定义面临的困境<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font face="楷体_GB2312">由</font>于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基于不同的国家利益取向,基于不同的世界观和宗教信仰,使得恐怖主义成为了一个意义最为含混不清的词汇,国际法学者和其他有关领域学者、国际组织乃至各国政府所提出的若干种定义或解说,不仅彼此有明显歧异,各自也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一个人的恐怖份子在另一个人眼中是自由战士”,正是这一混乱现象的生动写照。但是,明确恐怖主义的定义,又是一个各国政府和人民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国际反恐怖运动的理论及其实践问题的首要前提。在学理上对恐怖主义进行深入探究,其意义在今天已不言而喻。研究恐怖主义,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科学界定恐怖主义这一概念,或至少就此达成一些最基本的共识。国际社会现有共识的局限性,客观上已成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的一个障碍。<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科学界定恐怖主义面临着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有其自身的,也有外界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首先,恐怖主义本身的滋生和蔓延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根源和外界环境。恐怖主义由来已久,发展到现在,恐怖组织有上千多种,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包罗万象,既有为了政治信仰,为了民族的“利益”而拼凑的恐怖组织,例如第一波恐怖主义浪潮的发源地俄国和巴尔干地区,存在着不同政治背景、民族背景的各种恐怖主义团体:马其顿革命组织、波斯尼亚青年党、塞尔维亚黑手党等组织。又有处于宗教信仰、意识形态而掀起的恐怖浪潮。例如在<font face="楷体_GB2312">60</font>年代末<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出现的意大利的“红色旅”,FaGuo的“直接行动”等意识形态的恐怖组织,以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爱尔兰共和军”等准军事组织。不同的恐怖组织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恐怖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制造了种种恐怖事端,防不胜防。恐怖主义的这种自身的复杂性,同时当代的恐怖主义在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动向,使得给恐怖主义下个科学的定义就变得异常困难</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8 14:35:04 | 只看该作者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其次,各国的社会科学学者,特别是恐怖主义问题研究专家,一直都在研究恐怖主义的定性问题,并作了不少有益的和开创性的工作,但是鉴于恐怖主义无论是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都被公认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和鲜明的道德判断的贬义词汇,恐怖主义的产生和蔓延都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各国专家学者在本国主导舆论和政治气候环境下,本身对恐怖主义就有不同的见解,同时避免不了个人的情感、好恶、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中东的紧张局势,对于以色列的“定点清除”和巴勒斯坦哈马斯的人体炸弹等行为,以色列的专家会说 “定点清除”是迫不得已的自卫行动,而指责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为恐怖组织。相反,巴勒斯坦却认为哈马斯组织是爱国反美的爱国主义,而指责以色列的行为是血惺惺的恐怖活动。孰是谁非?估计没有谁能给个公正合理界定。当恐怖主义在一定的国度一定的时间,与特定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专家学者,在恐怖主义的界定问题上都会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左右。<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再者,各国政府出于各自国家的国家利益的考虑而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界定问题采取了一种“不道德”的取向,但却是一种很现实的做法。在众多的国家政府给定的恐怖主义的定义中,反映出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政治经济利益需求,发映了这个现存的国际体系依然处于动荡不安的现实中,甚至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利益争夺的现实。可以说,恐怖主义的定义成了大国之间利益斗争的焦点,涉及了政治力量较量的实质。在没有一个中央权威的国际体系中,恐怕只有那些大国才有“话语权”,谁拥有权力和权威,谁就在这个问题上具有“话语权”。各国政府对恐怖主义下定义,首先想到的是看是否符合本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成为恐怖主义定义的衡量标准。 以国家社会的名义有组织的杀手行动算不算恐怖主义呢?不通过法庭审判的环节直接处置违法者的行为算不算恐怖主义呢?出兵干涉人家内政算不算恐怖主义呢?动辄制裁人家经济禁运禁售算不算恐怖主义呢? 恐怕只有了解了定义者是站在什么立场? 谁的立场上?为了维护谁的利益? 才能判断其定义的价值取向问题。同样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条件下,只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也就可以改变其性质。美国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反恐斗争,一方面又在某些国家对恐怖组织和恐怖活动的采取容忍、支持态度,甚至幕后操纵和策划。并常年来将伊朗、伊拉克、利比亚、苏丹、叙利亚、古巴和北朝鲜七个国家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主要国家。有的国家存在恐怖主义,却只字不提。美国政府对盟国和亲美集团的恐怖主义行为却有偏袒和掩饰之嫌。例如,报告虽然经常提到以色列境内的极端主义分子的恐怖活动,但从不将它们与以色列政府联系起来。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双重标准问题。而国家利益正是采取这种政治行动和双重标准的准绳。<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最后,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也涉及到一个道德伦理问题。传统现实主义认为,谨慎-权衡各种政治行动的后果-是政治中至高无上的道德。抽象的伦理学判断行动是看它是否合乎道德律令;政治伦理学判断行动则看它的政治后果。<u><font color="#0000ff">①</font></u>这里面同时也就自然而然的会涉及到个人道德和“国家道德”。个人道德问题涉及到各国专家学者在恐怖主义定义的界定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国家道德问题涉及的是各国政府和机构在恐怖主义定义的界定上所采取的将国家视为一种特殊伦理的主体,将国家的自我利益追求笼统地规定为“最高的道德”,以区别于规范个人行为的道德原则问题。而认为“恐怖活动的目的就是制造恐怖”,这是以道德论是非的态度,撇开“道德”来看恐怖主义及其定义,那会是一种空洞的概念,对现实世界的问题其实毫无助益。 <p></p></p><p class="MsoBodyTextInden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三、对恐怖主义的一些思考<p></p></font></p><p class="MsoBodyTextInden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font face="宋体">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更多的会涉及到伦理道德和国家利益的问题,像美国政府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其实正是传统现实主义国家利益观、伦理道德观和权力政治观的反映。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利益是判断和指导政治行动的永恒准绳。我们可以从美国政府对恐怖主义的定义中看出国家利益是其一直予以强调的首要因素。一个是道德问题,一个是政治问题。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从第一个问题来看,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宗教信仰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取向。西方尤其是美国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是不完全的、有偏见的、经常掺杂了特殊利益和价值判断在内的。“9·11”事件当然是恐怖主义,阿克萨烈士旅的人体炸弹对有些国家来说是恐怖主义,但对于巴勒斯坦和一些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来说却是反对美国的恐怖主义;以色列军方对对方的暗杀又是不是恐怖主义呢?作为国际政治伦理的主流范式,政治现实主义以国家为道德诉求的对象,将国家视为一种特殊伦理的主体,将国家的自我利益追求笼统地规定为“最高的道德”,以区别于规范个人行为的道德原则。</font><font face="宋体">人们所关注的究竟是个人的道德还是国家的道德?国家的道德又由什么来衡量其正义与非正义呢?当然美国在全世界树立了很高的道德威望,但是为什么却还是会到处碰壁?出兵阿富汗,攻打伊拉克,宣称要帮助建立民主政府,可是几年过去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国内局势却都很不稳定,国内派别争权斗势,人民生活安全都没有保障。普遍的道德或全球的道德是否必要或可能?对于第二个政治的问题,则必须进行复杂的检验,即检验双方的利益得失情况以及由此造成的权力变化问题,恐怖主义的定义问题就成了利益的交换协商过程。例如在“</font><font face="宋体">9·11”事件义后,为了取得俄罗斯和中国对美国反恐的支持,出兵阿富汗。就在定义恐怖主义问题上实现了利益的交换。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出结论:默许俄罗斯把车臣武装分子定义为恐怖份子;加强与中国的反恐合作,把东突分子定义为恐怖份子。通过对恐怖主义的界定,各方都维护了本国的国家利益。由于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各国都是理性的行为体,都会为本国的国家利益着想,二国家利益又是由权力限定的,致使在国际体系里总会出现强国欺负弱国的现象,中小国家也就很难维护好本国的利益,大部分情况下是依附于大国而生存。而新兴的大国为了生存,就不得不挑战霸主国。这就造成了霸主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矛盾,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崛起的大国,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是中国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的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中有所作为,充分体现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界定问题,要有灵活的态度,适当的政治行动,保持理性的头脑,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来协调与美国的矛盾,减少冲突,加强合作,努力提出自己的关于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的理论体系,突出强调恐怖主义定义中的人性和道德的要求,加强在国际反恐怖主义活动中的信息交流,以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国际发展环境,更好的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br />?<p></p></font></p><p class="MsoBodyTextInden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font face="宋体">?<p></p></font></p>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8 14:35:13 | 只看该作者
<p class="MsoBodyTextInden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font face="宋体">注释<p></p></font></p><p class="MsoBodyTextInden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font face="宋体">1李伟等主编:《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前言,时事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第2页。<p></p></font></p><p class="MsoBodyTextInden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font face="宋体">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4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第817页。<p></p></font></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577页。<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4杨洁勉著:《国际恐怖主义与当代国际关系:“9.11”事件的冲击和影响》,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第5页。<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5 部分定义可参见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6 [美]汉斯?摩根索著:《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时弘殷,卢明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第14页。<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7[美] 卡尔?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第244页。<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8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Patterns of Global Terrorism:1997<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strong>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strong>vi.<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9 RAND’s Research on Terrorism,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RAND Corporation.1982<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strong>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strong>3.<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10 See Walter Laqueur, The Terror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87<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strong>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strong> 149.<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p></p></p><p class="MsoBodyTextInden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font face="宋体">?<p></p></font></p><br clear="all" /><font face="宋体"><hr align="left" width="33%" size="1" /></font><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u><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①</font></u><font face="楷体_GB2312"> 李伟等主编:《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前言,时事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第2页。<p></p></font></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u><font color="#0000ff">①</font></u>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4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第817页。<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②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577页。<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③? 杨洁勉著:《国际恐怖主义与当代国际关系:“9.11”事件的冲击和影响》,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第5页。 <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1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④?????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Patterns of Global Terrorism:1997,p,vi.<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1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⑤????? [美] 卡尔?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第244页。<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2; tab-stops: list 18.0pt">①????? <u><font color="#0000ff">RAND</font></u>’s Research on Terrorism,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RAND Corporation.1982.p.3.<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2; tab-stops: list 18.0pt">②????? 部分定义还可参见<font face="楷体_GB2312">:《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p></p></font></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2; tab-stops: list 18.0pt">③????? See Walter Laqueur. The Terroris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87. p. 149.<p></p></p><p class="MsoFootnote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u><font color="#0000ff">①</font></u> [美]汉斯?摩根索著:《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时弘殷,卢明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第14页。<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22:1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