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环境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6 01:5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环境问题   (2009-01-14 12:14:48)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的任务,这是勿用置疑的,但是大力发展经济,加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不充分认清我国因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其他多种原因造成的日趋严峻的环境形势,甚至漠视环境问题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继续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来求得经济的发展,最终的结果必将是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乃至停滞,遗害子孙,成为历史的罪人。
    一、 人口众多是中国的最大问题
    鉴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加之我国在人口政策上的失误,致使今天的中国人口已超过12亿,占了世界人口总数的1/4。虽然我国多年来已把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至今每年新增人口还在1300~1400万人。
    众多的人口,自然对我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虽然,我国的许多资源储量和开采量均列世界前茅,可按人均占有量来计算,却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比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耕地人均占有量只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各种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不过是世界人均的1/3~1/2;森林面积在1/6左右。
    由此可见,人口过多不仅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对我国环境和资源的最大压力。
    二、 环境污染还相当严重
    1、 大气污染日趋严重
    据1994年对全国500多个城市的大气环境调查,其中符合国家大气质量一级标准的城市不足1%。由于工业的发展和用煤量的增加,工业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1995年较之1994年不同程度又有所增加,有些大城市中总悬浮颗粒物日均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3~9倍,已被打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名册。还有的城市常年累月笼罩在烟雾之中,大气能见度极差。
    因大气污染的影响,已导致我国总人口呼吸系统发病率达到30%左右。许多城市,人们天天处在烟尘、粉尘的环境中,这决不是夸大其辞。一些地区和城市在招商引资中屡屡受挫,除了其他主客观因素影响所致外,那里环境条件差是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
    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我国的酸雨危害也在加剧。四川、云贵和两广是我国酸雨危害最大的重灾区,被列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每年仅上述省区酸雨造成的损失已高达百亿元以上。并且目前酸雨污染影响已从西南、华南扩展到华中、华东的大部分地区,污染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1/3。
    另外,由于汽车的急骤增加,截止1994年全国各种机动车辆的拥有量已达950万辆,一些城市的汽车尾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如北京、广州等城市,其汽车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等已成为冬季首位污染物,出现了由以往的二氧化硫型污染转向氮氧化物型污染发展的倾向。
     2、水污染令人担忧
     我国大气污染,特别是城市的大气污染呈加重趋势,而水环境污染更令人担忧。我国七大水系有1/3河段已遭受污染,氨氮、挥发酚、BOD等指标都超标,在大中城市的下游河段大肠菌群体也明显加重。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黄河40%~70%的水体已降至最差的4类或5类标准,其中尤以淮河为最,淮河的191条支流中,80%的水体已呈黑绿色。另外,全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也正受到污染的影响和威胁,仅干流的21个主要城市每年就向长江排放63亿T污水,并以每年超过3.3%的速度在增加,在排入长江的394个排污口中,有70%排放的污水未达到国家标准就排入江中,城市江段已明显形成岸边污染带。
    内陆湖泊的污染也使人震惊。滇池、巢湖、太湖污染尢重,闻名于世的滇池,想当年数百里湖面清澈见底,而今数万吨污水直泻其中,已成为藏污纳垢的集中地。
    河流、湖泊的污染也令人担忧,我国近海海域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我国四大海区,除南海污染较低轻外,东海、渤海污染都比较重,且近海海域水质恶化日趋明显。长江口、杭州湾、舟山、胶洲湾、大连湾等已成为赤潮频发的重灾海域,1993年全国发生的较大赤潮有10多起,就主要出现在上述海域。
    另外,我国地下水资源,由于盲目打井和超采严重,许多地区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并形成大面积漏斗区,如华北地区漏斗区的范围就很惊人。结果导致内陆一些地区、城市有地面沉降、房屋蹋陷现象发生;沿海的部分城市,海水入侵地下水的情况也很严重。
    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等饮用水质堪忧的问题,已使全国有一半发上的人口饮用着次生污染的水。其中包括大肠菌群超标的水和被有机物污染的水。
    与此同时,由于水环境的污染,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状况。现全国570多个城市中,缺水的就有近300个,严重缺水的有40多个,其中32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30个属于严重缺水的城市。我国已被列为全球12个贫水大国之一。
    3、 固体废物(含垃圾)及噪声污染也愈为加重
    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现已超过6.5亿t/a,累积堆存量66.41亿t,占地5.5万hm2。而至今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全国平均仅43%左右,尚在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自然是污染源或产生污染的陷患。还有城市的垃圾问题,据统计全国每年的垃圾产生量已达1亿T以上,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在增加,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尚不足20%,致使许多城市被垃圾包围,被垃圾困扰。甚至成为影响地方政府在群众中的信誉问题,就拿以往废弃的快餐盒为例,仅北京一年使用近2亿多只,这些难降解快餐盒和大量塑料袋等,造成了铁路沿线、城市街道、河流一下严重"白色污染"。值得高兴的是,1996年7月1日铁道部已经决定,在全国旅客列车上以纸制或双降解塑料餐盒代替原来的难降解塑料餐盒。如果内河航运部门乃至全国都能如此效仿,采取措施,我国的"白色污染"必然会大为减轻。
    由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偏低,废旧物资回收率又徘徊在30%上下,这都酿成了我国固体废物污染有加重的趋势。更不能容忍的是,某些地区、部门和单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进口废物或“原料”未能严格把关,甚至有的部门、单位还与境外为富不仁者沉瀣一气,竟然将洋垃圾屡屡引入国门内,象南昌等地区就是如此。这更加剧了固体废物对我国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另外,随着汽车数量激增,加之交通道路不畅,以及开发建设过程中施工和饮食娱乐服务业等的噪声污染,致使大中城市的噪声污染,特别是交通噪声污染居高不下,有2/3的交通干线噪声值达70db以上,各功能区的噪声值超标现象也都比较严重。
    三、 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的程度在加深
    1、 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一方面我国按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资源利用率却又偏低。按万元产值能耗与一些国家比较,大约是日本的4.5倍,是FaGuo的4倍左右,甚至还不及印度,是人家的1.6倍。据测算,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一年平均多耗费能源总量的30%,如火力发电平均每年多耗5000万吨标准煤,从而又多产生140万吨二氧化硫和1500万吨烟尘;钢铁生产平均每年多耗煤6000万吨,即意味着每年多产生90万吨二氧化硫和60万吨烟尘。
    另外,在工业用水中也存在类似情况,如生产1吨钢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10—40倍,开采1吨原油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6—26倍,生产1吨纸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3—10倍。
    其次,我国原料的投入比产出低,各种原料的利用率也就是30—50%上下,即近一半以上没能加以利用,这自然因被废弃或被排放的数量多,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与资源利用率低相伴生的是,我国在资源开采过程中也存在惊人的浪费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对矿山企业实行的是不同的工业部门,按矿种分别管理的体制,共生矿要分别开采或只开采一部分,加之许多矿山又是采富弃贫、采薄弃厚、采易弃难,致使我国不同矿产资源的回采率只有1/3—1/2左右,这当然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且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资源拥有量和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的矛盾。
    2、 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
    目前,我国沙漠化、水土流失和耕地占用等生态破坏现象也比较严重。现土地沙化情况从十多年前的1500km2/a,已上升到2100 km2/a以上,荒漠化土地面积累计已超过了153 km2。占国土面积的16%左右。当然,我国为防治沙化问题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建设"三北"防护林,运用高科技固沙造林、飞播造林等。目前已有1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但防治沙化的任务仍然漫长而又艰巨。另外,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比较严重,现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km2,占全国的38.2%以上,每年因水土流失的土地约为50亿吨,其中仅黄河长江所带走的泥沙就有16亿吨。与此同时,随着水土流失的发生,还有数千万吨化肥从土壤中被带走,既浪费了大量的化肥,降低了土壤肥力,又造成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其次,虽然经过全国上下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同的森林覆盖率已由数年前的12.5%增至1995年的13.92%,且1993年底就实现了森林开发利用与蓄积量的平衡,但人均森林面积仍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与西欧一些国家相比其差距就更大了。因此,一方面必须加快绿化建设,增加绿化的投入,并下大力气植树造林,消灭宜林荒山,另一方面更要对至今还在破坏植被,乱砍滥伐林木的违法罪行,坚决予以打击和制止。
    再者,我国现人均耕地仅为0.08hm2左右,有的如四川这样的人口大省人均耕地只有0.053hm2,已接近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最低限0.04hm2。然而,相对于人均耕地不足,却又存在着严重的对耕地的占用和浪费问题。我国1980年前后耕地每年减少平均达46.66万hm2,近十年来已有所控制,也在40万hm2上下,1995年还比较少,但仍减少38.80万hm2左右。这无疑加剧了我国人均耕地紧张的状况。特别让人痛心的是,对土地的搁荒问题,仅以国家批准的开发建设用地情况为例,所批准的15000km2用地,至1992年末实际用于开发建设的仅为307 km2,即绝大部分是被搁荒或闲置起来,造成了对土地的杉大浪费。其实对土地的浪费不也是一种犯罪吗?
    据初略统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生态资源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如此严重的损失和代价,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深思吗?
    面对我国环境污染继续在加剧,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的现状,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意识,加大污染防治的力度,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的各方面投入,自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彻底改变目前高能耗、高物耗、重污染的粗放经营增长方式,也即按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然,我国经济发展终究会被资源的短缺和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制约,甚至停滞。而意欲不断改善和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愿望,也难以兑现。  (来源:中国环保网)
     (转载于新浪博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1-16 14:07:1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现在的环境其实是很糟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18 22:36:30 | 只看该作者
当引起国民足够的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19 11:30:26 | 只看该作者
1# 游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22 23:15:13 | 只看该作者
国民重视了,政府不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30 17:24:02 | 只看该作者
特殊利益链条不斩断,环保体制不健全,环境问题是不会好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2-2 12:3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2-2 17:44:12 | 只看该作者
那确实,自己住的地方就有亲身感受,以前放眼望去总是喜人的一片绿色,或者是林木,或者是麦田,现在野花野草都难见,又风的天气总是感觉满嘴风沙,伴着呛人的化工废气 ,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2-5 14:51:47 | 只看该作者
再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2-8 12:25:47 | 只看该作者
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3 03:2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