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讯息] 俄罗斯控制中亚能源的现状与挑战 作者:胡梅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9 16:5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俄罗斯控制中亚能源的现状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0-09-10  作者:胡梅兴  来源:《国际资料信息》2010年第6期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已经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能源博弈力度不断加大。俄罗斯在中亚能源格局占据传统优势,不仅控制着中亚油气资源的外运方向,掌握大量油气田,还涉足油气下游产业。随着其他国家的进入中亚能源领域和中亚各国能源出口多元战略逐步落实,俄优势地位面临挑战。

一、俄控制中亚各国油气资源的状况

(一)垄断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的局面被打破。1、俄对土天然气出口控制被削弱。2003年,俄土签署为期25年的天然气合作协议,到2028年,土应向俄供应1.7万亿立方米天然气,2008年俄从土购天然气达470亿立方米(当年土天然气开采量600多亿立方米),俄几乎垄断土天然气出口。俄天然气工业公司(简称“俄气”)凭借对“中亚—中央”管道的控制,充当中间商,以低于欧洲市场2—4倍的价格收购土天然气后加价转卖给乌克兰,再以30%外汇、70%货物或服务的方式向土支付购气款。长期以来,俄土围绕天然气价格和支付问题争执不断。近年来,土加快落实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2009年底,土库曼斯坦—中国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年设计通气能力达400亿立方米。2010年初,土至伊朗天然气管道二期建成,每年可向伊朗出口200亿立方米天然气,俄已失去对土天然气出口的垄断地位2、获取里海大陆架油气区块开发权。俄觊觎土属里海大陆架丰富的油气资源,但迄今仅由“俄罗斯石油”、“海外石油”和“伊杰拉”公司组成的“扎利特”联合财团获第27—30号油气区块的勘探和开采权。另外,2009年4月俄“伊杰拉”公司获土特批,得到第21号油气区块(估计天然气储量600亿立方米,石油储量约1.6亿吨)的勘探和开采权,总投资需10亿美元。3、参与土管道建设工程。(1)承建“中—土”天然气管道支线。2008年,俄“天然气运输建设”公司承接“中—土”天然气管线“马雷—巴格特亚尔雷克”段施工,工程包括184公里的天然气管道铺设,安装天然气排放装制等相关配套设施。(2)参与铺设沿里海天然气管道。2007年俄、土、哈签署“沿里海铺设天然气管道政府间协议”,共同修建长1500公里、年输气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管道。土还希望俄能帮助修建连接里海到土东部天然气田的“东—西”天然气管道(全长800—1000公里,年设计运力300亿立方米),但由于投资风险大,俄土尚未达成协议。(3)改造“中亚—中央3号”天然气管道。“中亚—中央”管道由1—5号的5条管线组成,全长4000公里,1966—1985年陆续投入使用,年设计运力680亿立方米,目前该管道已严重老化,运力下降。按俄、土、哈协议,三国将于2009—2010年联合改造“中亚—中央3号”管道,将年运力由42亿立方米提升至100亿立方米。

(二)全面介入哈萨克斯坦的油气领域。目前,西方公司控制着哈70%的油气资源。为改变不利局面,俄全力介入哈油气上下游领域。1、多种形式参与哈油气资源勘探和开采。(1)独资。俄“卢克”石油公司投资1.38亿美元勘探“北库姆科尔”油气区块,计划再投入3.8亿美元开采“卡拉库杜克”油气区块。(2)俄哈合资。俄哈出资、分成各半的方式,联合勘探哈属里海地区“秋布—卡拉干”、“阿塔什”、“库尔曼加兹”、“赫瓦伦斯克”、“中央”和“伊马舍夫斯科耶”等凝析油气区块,预计总投资300亿美元,可开采石油28亿吨、伴生天然气约2207亿立方米。(3)多方合资。俄与英、意、美等西方大公司组成国际石油财团,联合勘探和开采哈最大的“卡拉恰干纳科”油气区块(石油储量12亿吨、天然气储量1.35万亿立方米)。“俄气”占15%股份,产品按哈80%、其它合作方20%分成。(4)股权置换。2005年,俄“卢克”石油公司以20亿美元收购尼尔森公司100%股份,获“北布扎奇”油气区块(石油储量8000万吨)开采权及“阿利别克莫拉”和“科扎塞”油气区块50%的开采权。2、扩大经俄出口哈油气的能力。“阿特劳—萨马拉”石油管道全长700公里,1970年投入使用,年设计运力1020万吨。2002年俄哈政府协议,对半出资,总投资1.9亿美元,由“俄石油”负责改造工程,到2016年将运力提升至2500万吨。“田吉兹—新罗西斯克”输油管,全长1510公里,年设计运力2820万吨,2001年底使用。俄哈达成共识,将由里海管道公司(俄控股40%以上)负责将其年运力从目前的3200万吨提升至6700万吨。3、涉足哈油气加工领域。2001年,俄哈联合建立奥伦堡天然气加工厂,并签署由“卡拉恰干纳科”油气区块向该厂供气15年的协议,到2012年加工量将升至150亿立方米。2006年,俄哈投资36亿美元在“赫瓦伦斯克”油气区块建天然气化工综合体,年加工能力为140亿立方米天然气。4、抢占成品油销售市场。俄“石油天然气工业”公司在哈租下11个储油库,用于发展自动加油站网络。2008年,俄哈“石油天然气工业—哈萨克斯坦”股份公司在哈月均销售成品油2.5—3万吨。

(三)与乌兹别克斯坦能源合作颇有成效。1、天然气贸易量快速递增。苏联解体后,俄乌天然气贸易陷入低谷,从1990年的100亿立方米跌至2003年的10亿立方米。2004年后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升温,双方天然气贸易量逐年增加,从2004年70亿立方米增至2009年160亿立方米。2、率先进入乌油气领域。乌能源领域对外开放较晚,俄“卢克”石油公司、“俄气”从2004年起就进入乌。2004年俄乌以产品五五分成方式合资勘探和开采沙赫帕赫特油气区块(天然气储量约为465亿立方米,石油储量770万吨),2004—2008年已联合开采天然气27亿立方米,2009年初俄已投资2500多万美元。2004年,乌政府、俄“卢克”石油公司与乌石油天然气公司签订了为期35年的产品分成协议,联合勘探和开采卡德姆—霍卢扎克—沙迪和“昆格拉德”系列油气区块(天然气储量2830—3290亿立方米,石油储量800万吨),迄今俄已投入6.2亿美元。2005年俄与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韩国和中国公司组建跨国财团,按乌50%、其它各10%的产品分成协议,联合开发乌属咸海地区油气区块,预计开采天然气1万亿立方米,石油1.5亿吨,前期勘探费1亿美元中俄资为2600万美元。2006年,“俄气”获得乌斯秋尔特地区阿克图姆、阿吉伊、纳萨姆别克等系列天然气区块独家勘探权,天然气储量1—1.27万亿立方米,俄已投资2.15亿美元。2007年,俄投资金融财团“石油天然气联盟”和“乌石油天然气公司”国际财团签订三七分成协议,联合勘探和开采吉萨尔地区(乌南部)系列油气区块(7个天然气区块和2个石油区块),预计天然气储量1500亿立方米,石油约5000万吨。3、投资额、开采量均居外资公司之首。到2009年初,俄公司在乌油气行业投资9亿美元,占外资总额的60%,预计2012年累计投资将达50亿—60亿美元。俄公司在乌开采油气已初具规模,2008年,俄公司在乌开采天然气33.4亿立方米,占乌国内开采量的5.5%,计划2013年开采天然气150亿立方米、石油50万吨,分别占乌总开采量20%和7.2%。4、涉足乌天然气深加工业。俄“卢克”石油公司承建的卡德姆天然气加工综合体,预计2011年投入使用,年加工天然气60亿—100亿立方米。5、成为乌石油的主要进口国。由于乌国产石油量减少(2008年480万吨)和市场需求上升,乌不得不从2006年起恢复进口俄石油,预计2010和2020年,从俄石油进口量将分别上升到420万和670万吨,对俄石油依赖增强。

二、俄面临的挑战

(一)俄与中亚国家的能源控制与反控制斗争加剧。俄力图巩固对中亚油气资源的控制,保持其主导地位,而中亚国家均奉行油气出口多元化战略,加强与其他国家能源合作,俄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利益出现冲突,近年来斗争日趋激烈,俄优势地位已岌岌可危。(1)能源出口方向之争。中亚国家正在逐步落实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能源出口垄断与反垄断矛盾突出。哈除向俄出口之外,已通过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汗管道出口石油。2009年4月,俄单方面缩减从土的天然气进口量,导致“中亚—中央4号”管道爆炸,土对俄天然气出口中断半年之久。这更加迫使土加快落实出口多元化战略,2009年年底,土—中、土—伊天然气管道相继开通,土一直没有放弃向“纳布科”管道供气的计划。而俄力图推动的沿里海管道即迟迟不能开工建设,俄在土的优势地位被大大削弱。乌对俄也有不满情绪,拟借土—中管道加大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量。(2)价格之争。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7年前,“俄气”以44—65美元每千立方米的低价从乌、土、哈收购天然气,加价后倒卖谋利。2007年三国均要求提价,俄被迫将天然气收购价上调到100美元以上,2008年,俄以130美元收购土天然气。之后,土、哈、乌又要求俄按欧洲价格购买天然气。2009年起,俄同意以欧洲价格收购中亚天然气,加上运费,俄毫无利润可言。2009年底,俄土总统经过多轮磋商谈判达成协议,将购买土的天然气价格压低至200多美元。

(二)俄与中亚油气合作的传统方式面临挑战。目前,俄中亚三国的油气资源勘探开采、购销、外运和初加工的传统合作方式已不适应现实需要。乌从本国发展战略考虑,认为向国际市场出售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油气产品在经济上对自己更有利,现阶段俄乌油气合作方式与乌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相左,不利于乌长远发展。哈也认为,俄只重视与其保持油气开采和运输合作,并不利于两国长期的互利合作和哈向能源深加工业的转变。

(三)俄油气资源勘探和开采技术落后。受油气勘探技术的限制,俄无法参与中亚许多大型油气区块的开发。1993年俄“卢克”石油公司因“田吉兹”油气田开发难度大而只能少量参与,仅占5%的投资。2006年“俄气”对乌属乌斯秋尔特高原地区乌尔加、库阿内什和阿克恰拉克油气区块开发,因遇技术难题,2008年5月被迫将其转让给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同年10月因哈属卡沙甘油田(石油储量为54亿吨)开采难度大、环保要求高和开发费用巨大(1360亿美元) ,俄只能望而却步。

(四)俄公司财力不足,面临他国公司的激烈竞争。俄油气公司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紧缩财政,重点转向周期短和获利快的油气项目,并打算缩减部分油气资源开发和管道建设计划。鉴此,土、哈、乌积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加大与其他国家能源公司的合作。从近两年俄对中亚能源领域的投入看,与全球能源大公司相比处于劣势。截至2007年底,俄在土油气领域投资仅2500万美元,未来也无实质增加。截至2009年初,俄在哈油气领域投入46亿美元,目前哈油气领域吸引外资500多亿美元,投资国主要有美、荷兰、英、意和中国。美雪佛龙公司与哈石油天然气公司1993年签订“世纪合同”,投资200亿美元开发哈全球第六大的田吉兹油田。目前,美英控制着哈属里海地区27%的石油和40%的天然气,韩国、马来西亚、印度等亚洲国家积极参与哈能源开发项目。如印度国家石油公司投资15亿美元参与哈“库尔曼加兹”油气田开发。此外,中亚国家与中国合作不断深化。2009年4月哈中签署“贷款换石油协议”,哈将曼格什套油气公司49%的股份卖给中方。迄今中国已累计投入60多亿美元,控制哈近40%的油气资源。同样,土视中国为重要战略伙伴,2009年底,土将南约洛坦气田 (天然气储量在4—14万亿立方米)的开发合同(价值97.4亿美元)授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三家国际公司,中石油已向土油气领域累计投资40多亿美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14:0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