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山寨”产品大行其道下的思考
“山寨”产品是对那些仿制、模仿主流产品而制造出来的产品的统称。从“山寨”手机、”山寨”电器、到“山寨”春晚。 “山寨”无疑构成了2008年最具特色的词汇。
“山寨”产品的发轫之作是手机,“山寨”手机具有功能齐全、价格低廉、款式新颖等特点。一款最具前沿的品牌手机市场价3000元,而我们的”山寨”手机500元就能搞定。这样的优势牵引着手机市场一路狂奔,从而带动其他行业“山寨”的兴起。
从“山寨”产品的发源来看,毋庸置疑,是对品牌产品的一种简单的模仿与复制。如果仅仅是这样的复制, “山寨”产品也许并没有今天的地位,而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它在模仿的时候又有了自己的独特的创造。面对主流产品它采取了既学习又批判的态度,一方面学习其先进的技术,一方面又在融入了自己的制造理念。因此市场上,有的“山寨”产品不但款式新鲜,而且质量比主流产品更高。这就是”山寨”产品的精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山寨”文化。
“山寨”产品的大行其道有各方面的因素,暴利使然无疑构成了最直接的原因。对于“山寨”产品来说,虽说其出售价格低,但它用于研发的资金少,耗费的就是零件的费用和手工制作的费用,因此其利润空间是很大的。尝到了甜头的厂家就会扩大生产,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在中国的社会,主流产品总是自上而下的消费传递,经过富商大款、高官要员等阶层后才能流传到普通老百姓手中。价格的因素,使得我们对于主流产品只能“望价兴叹”。 “山寨”产品打破了这条产品消费链条,以其低廉的价格满足了大家对主流产品的追求,直接把貌似高端的产品送到了普通百姓手中。有了外表和价格保证,社会的的需求量很大。
在主流产品与“山寨”产品的博弈中,主流产品自身出现了问题。我们总以为主流品牌的质量好,虽说价格高也只能接受,当我们花费了高额价格换来的依然是很普通的产品时,我们对主流产品的忠诚度就会大大减低。在失望的同时我们会选择”山寨”产品,虽说“山寨”质量无保证,但是其价格低廉,使用寿命与价格基本一致,幸许还能“物超所值”。
当然并不是说,“山寨”产品百有益而无一害,有国家就说“山寨”手机死机,影响了国家的反恐,同时“山寨”产品的盛行也会打击国内外厂家在技术上创新的积极性,等等。但相对起主流产品而言,它依然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不但受人冷嘲热讽,甚至还倍受打击面临着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我们并不要讨论”山寨”产品的好与坏,我们是希望”山寨”产品能与主流产品有个结合点,从而达成这样的一致:互相学习,互相牵制,公平竞争。
主流产品要继续走主流产品的路线,同时要学习”山寨”产品的一技之长,在做决策、制定价格时候,更进一步与普通草根阶层靠近。使主流产品在吸收精英文化的同时更多地与草根文化有所接触。对于““山寨””产品而言,继续”山寨”之路并不是长久之计,要长久的生存发展,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要走一条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道路。完成从组装组合到产业升级,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学习主流文化的观念,发挥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优势,在坚持自身文化品位与文化操守不变的同时与主流文化展开同台竞技,参与竞争,以自己的优良价格,在主流与”山寨”的战斗中攻下一部分“山头”。
系统分类: 社会 个人分类: 默认 本文标签:“山寨”产品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