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经济能否续写传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25 12:2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倒闭后的几周,中国政府中明显能感觉到一丝最终获胜的得意。中国官员们公开推测,借钱给美国人、让他们为行将就木的银行纾困是否明智。中国对美国的肆意挥霍发出了不满的啧啧声。有人重新提到了高盛(Goldman Sachs)有关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27年前超过美国的著名预测——或许这一预测会提前变为现实?

但陷入全球金融危机两个月之后,中国的形势看上去严峻了许多。事实上,全球主要经济体社会动荡的最新事例都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西方。在中国南部地区,被解雇的工人举行了抗议游*,政府不得不动用防暴警察加以制止。在全国范围内,一些城市发生了出租车司机罢工和暴力抗议事件。那种认为中国经济有着太多的增长动力、已经与美国“脱钩”的说法,就像是天方夜谭。

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说明了其自身的情况。上周,中国政府公布称,11月份出口出现同比下降,这是7年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月度下滑。据说,今年新增寻找工作的毕业生人数为100万。一般而言,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需要达到8%,才能吸收就业市场上所有的新增劳动者。但最新预测表明,中国明年的增长将低于8%——可能远低于这一水平。

中国劳动者无法通过选票箱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因此,通过罢工和暴动将信息传递给国家政治领导人。中国核心工业地区的社会动荡,将给北京管理层敲响真正的警钟。城市中产阶级也有理由感到不快:过去一年,中国股Shi和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大幅下跌。与西方国家政府一样,中国政府也已经明确表示,将启动庞大的财政刺激方案来应对新出现的经济低迷。

但是,未来12个月仍将非常艰难。西方的经济衰退——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支出下滑——将进一步加剧。这将直接削弱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而对于加剧美中之间的紧张局势,也会产生间接影响。

中国的贸易顺差上周创下新的纪录,原因是进口降幅甚至比出口降幅更高。奥巴马(Obama)政府肯定希望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以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但是,中国国内的压力将指向另一个方向——允许人民币贬值,以促进出口,并使更多的工厂免于倒闭。

在美中两国同样面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双方的会谈不太可能那么温文尔雅。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已有所抬头,拟议中为美国汽车业的纾困就是例证。美国一些资深贸易专家非常担心这仅仅是个开始。一位专家表示:“奥巴马有一些聪明的经济顾问,但他们所听命于其的本能相当令人不安。”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以很多种形式出现。但是,如果明年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会谈陷入困局——这种情况看起来是可能的——那么对中国商品征收某种形式的“碳关税”(Carbon Tariff)的压力就可能加大。

只要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就很容易被欧盟(EU)迅速效仿。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目前,中国政府似乎觉得自己能够带着几分轻蔑的目光看待欧洲人。中国最近在中欧峰会召开前数日通知欧盟取消了会议,以此表达对欧盟领导人会见****的不满。

然而在贸易领域,欧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各成员国也会统一行动。目前,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仍为经济自由主义者把持。但是,新一届委员会将于2009年任命,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像意大利和FaGuo这样的成员国,已经感受到强大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2:24:40 | 只看该作者
对中国来说,明年显然会十分艰难。不过,过去20年中有关中国经济奇迹(或共产党统治)行将终结的预测,都被证明为无稽之谈。多年前,西方分析人士就指出了中国经济存在的根本缺陷。而在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是预测中国银行体系将会崩溃。(或许我们当时看到的不是这个中国银行体系?)环境问题、能源与水资源短缺以及人口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是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缺陷。

然而中国却不断奋力前行。她经历了1989年的政治动乱与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那次危机也曾导致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和失业率上升。

不过,2009年的经济危机可能使中国政府面临自1989年学潮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而明年正是1989年学潮20周年。目前很清楚的一点是,中国显然远远谈不上能够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是很容易受到冲击。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可能没有美国那么大,但作为一个较为贫穷、政治体制也较为僵硬的国家,中国遭受的困难可能比美国更大。

如果说1989年的共产主义****没能让中国***陷入危机,而2009年的资本主义动荡却做到了这一点,那将是颇具讽刺意味的历史性事件。

译者/何黎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 00:08 , Processed in 0.750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