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中国经济正面临严峻考验。2008年,这些“压力”从年初开始浮出“冰山一角”,至年底则日渐突出。面对危机袭来,中国政府高层密集调研、快速决策,宏观调控频次快、范围广、力度大。 >>>详细
![]()
官员学者企业家共同把脉中国经济:探寻发展新模式
2008年,中国经济走过了极不平常的一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发达经济体全面衰退,中国经济在出口受阻、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汇率调整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近日,《财经》年会“2009:预测和战略”在京举行,政府官员、国内外学者、企业家以及国际组织要员共聚一堂,共同为中国经济把脉。与会者普遍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走势,中国应积极应对挑战,变“危”为“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改革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经济发展新模式。 详细>>>
新华视点:从近期财政货币政策看宏观调控路径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空前挑战,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新一轮宏观调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传递了清晰的信号:直接有力、扩大内需的调控措施将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11月份以来,从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出台,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保增长的调控目标,再到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出台,越来越细化的调控举措逐步勾勒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路径——既要保当前经济增长,又要抓住难得契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全文
·述评:4万亿投资将助力中国经济平稳前行
·年终报道:中国经济换挡前行 打响“保八”守卫战
·感触中国经济脉搏:2008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
·透视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
·樊纲:中国经济明年“保八”不成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