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日报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提法释放新信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6 23:4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改善民生”: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重头戏”
香港舆论热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港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识清醒、判断正确、方针到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经济工作5项任务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民生让百姓放心花钱
迎难而上 奋勇前行--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之际
中国最高级经济会议宣示加大刺激力度抵御金融危机冲击
    本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的一些新提法,应该如何理解?释放了怎样的政策信号?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几位经济学家。
    结构性减税
    税制结构内部优化
    【名词解释】
    结构性减税:既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减税,又不同于以往的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结构性减税”,如何理解?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认为,这体现了财政宏观调控的新内涵。
    他认为,结构性减税强调税制结构内部的优化,强调贴近现实经济的步伐,相对更为科学。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意味着税收的基数和总量基本不变;而结构性减税则着眼于减税,税负总体水平是减少的。
    从结构性减税的目的来看,显然是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在当前外部需求明显减弱的情况下,保经济增长的重点就是扩大内需,就是要拉动投资和消费。明年1月1日起全国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就是一种结构性减税。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企业用于设备购置等投入可抵扣增值税,有利于鼓励企业投资,加快技术改造和优化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高培勇认为,税收政策在这方面也可发挥更大作用。比如个人所得税改革,不能简单地认为个人所得税减税就是调整扣除标准,而是应当在税制改革的既定框架下,实行分类征收与综合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使广大居民的税负水平更加公平合理,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
    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
    重在熨平经济波动
    【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指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增长过快、通胀压力加大时,就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之时,货币政策则要适度宽松。
    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要发挥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解释说,所谓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实际上就是指“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增长过快尤其是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通胀压力加大时,就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供给与信贷,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抑制过高的通胀率。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之时,货币政策则要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刺激投资和消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一直在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的操作。今年7月份之后,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经济增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自9月中旬,货币政策就出现了方向性的转变,将原来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成了不断下调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并放弃对商业银行扩贷规模控制的宽松货币政策。
    过去10余年来,中国货币政策在反周期的调节方面,已经经历了两次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任务就是为了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经历了一次从紧的货币政策周期,主要任务是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彭兴韵认为,反经济周期的调节与保障流动性供给两者并不是截然分离的。保障流动性的措施是多方面的,例如,直接降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今年9月以来,央行几次降息并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既是为了保增长的需要,也是为了支持金融体系流动性的需要。
    最终消费需求与中间需求
    细分需求,治标更要治本
    【名词解释】
    最终需求:指全社会的消费者对社会总产品的最终使用或消费。
    中间需求:指生产者和商家为了转售、为了进一步加工或制造而进行的购买需求。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志表示,无论从拉动经济增长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都是既治标又治本的手段。
    “最终需求”指的是全社会的消费者对社会总产品的最终使用或消费;而“中间需求”则是指生产者和商家为了转售、为了进一步加工或制造而进行的购买需求。一般来说,社会生产现代化程度越高,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消费需求的乘数就越大,从而最终消费需求带动的就业人口也就越多。
    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没有最终消费需求支撑,那么投资需求将成为无效投资即“泡沫”,而无效投资是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杨志说,投资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中间需求,只有扩大最终消费需求,才能有效带动投资需求增长。所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通过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有效吸收和消化国内生产能力,形成发展新优势。”这在当前外需减弱、内需对“保增长”更为重要的情况下,具有更关键的意义。
    如何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国家将大力促进农民消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这些措施的落实会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真正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胡Jintao温Jiabao作重要讲话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Jintao发表重要讲话。吴邦国、温Jiabao、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会议。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胡Jintao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阐述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则。温Jiabao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 >>>详细
    2008:政策频出扩大内需 科学发展转“危”为“机”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党和国家连续出击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内需,保障百姓生活。而所有的措施,都始终围绕科学发展这条主线。因为不论从克服当前困难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只有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坚定我们的发展信心。>>>详细

    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8年我国改革盘点
    临近年末,酝酿10多年的燃油税费改革终于揭开了面纱。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推出这样一个“重磅”的改革举措,凸显了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坚强决心。
    从年初推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财政、金融、国企改革,今年我国在诸多方面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有力地提升了经济体制活力,也必将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详细

    愈是艰难愈向前——中国经济发展述评
    站在2008岁末这个重要的节点,回望过去,深感已经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前瞻未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新的发展,任务艰巨。11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明年经济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的措施。各地也在积极行动,谋划明年的经济发展。
    面向未来,只要我们坚定必胜信心,扎实做好工作,迎接各种挑战,奋力渡过难关,就一定能夺取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详细
    透视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江国成、刘铮、周英峰)12月8日,继美国、欧元区、日本等西方主要经济体确认经济陷入衰退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报告称,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仍有望达到9.7%和9.3%。尽管出口增长放缓,但受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推动,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活力。 >>>详细




200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19:57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