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说中国,美国大人物纷纷造访北京
华盛顿邮报、华盛顿观察综合报道:在****大前夕,前商务部长埃文斯等美国重量级人物纷纷造访北京,游说中国领导人,试图影响未来中国的对外经济和文化政策。此外,美国访客还包括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华盛顿州前华裔州长骆家辉博士、美国亚洲文化学院院长斯戴尔博士等。香港经济导报的社论认为,“更加关注公平”、“更加关注民生”已普遍成为共识,培育新政下的最广大利益群体已成为一种政治现实,十七大后的中国财经、文化政策将会体现出六大特点。
中评社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因为中国正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正在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美国公司和大学对中国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尤其关注可能出台的涉外经济法案和文化教育政策。
美国人希望在这些政策出台前施加影响,或是劝说中国修正以前公布的政策。而以前一般只有中国政府和公司请说客向美国国会和联邦政府游说。 埃文斯上月率领美国“金融服务论坛”代表团,访问上海和北京,他试图说服中国对外国投资更多地开放金融机构,并强调此举将有利于中国的经济。 目前外资在中国银行中的股份不能超过二成五,埃文斯提出应取消这个上限。
作为已卸任的官员,埃文斯是在收到中国官方发出的国事访问邀请后访华的,他与中国财政部等部委及主要金融机构负责人举行多场会谈,还和副总理吴仪共进私人晚餐。
埃文斯说,中国官员现在对听取有关商业问题的外来观点很感兴趣,会谈中已出现真正的讨论和辩论。
除埃文斯外,在中国非常受重视和欢迎的美国说客,还包括曾在中建交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华盛顿州前华裔州长骆家辉博士和中美建交后第一批访华的美国社会名流、文化教育界代表,美国总统游轮总裁,现任美国亚洲文化学院院长的斯戴尔Starr博士等,他们在中国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的明星般魅力。
为适应游说工作的需要,包括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贝克博茨律师事务所等一批华盛顿的著名游说公司,都以投资谘询公司等名义,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
因美国等外国公司和大学所请的说客的游说,中国官方今年六月取消了新劳动法中有关外国公司雇用临时工的苛刻条件;八月又删掉反垄断法草案中的一些歧视外国公司的语言。
十七大后的中国财经和对外文化政策六大特点
华语国际通讯社延引香港经济导报的社论认为,十七大后的中国财经和对外文化政策将会体现出六大特点。
一是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公平”、“更加关注民生”已普遍成为共识,财经和文化教育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向民生倾斜不可逆转。培育新政下的最广大利益群体已成为一种政治现实。
二是更加注重利益均衡。中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将渐趋稳定。除去分配政策、劳资法律,乃至引资政策的调整,可以预计,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将保持目前的均衡状态。
三是更加国际化。中国经济的国际化不会放慢,它与扩大内需方针并不矛盾。这样一种格局下,国际化的潮流将从产业部门、外经贸部门加速转移到金融和文化教育等服务领域,宏观金融调控部门的压力空前加大。如何跟上国际潮流,对财经界来说不是纸上谈兵之事,也非观念更新,而是一场现实的市场战。如何进入国际财经圈,知晓这些财经精英在想什么,准备做什么已是现实的要求。
四是更加专业化。中国内地对金融市场的理解还有待深化。现在金融市场,如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股票及其衍生产品市场、国债市场和货币市场,商品及其期货市场越来越专业化,财经界的分工愈加细化,这对财经领导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挑战。
五是更加注重部门间协调。从市场来说,不稳定的政策预期,极易导致政策引致的市场动荡,这会损害政府部门的威信。市场化程度加深后,市场参数更加灵敏,愈加互动,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和影响更大。宏观部门应摒弃部门利益,自觉加大协调意识,降低政策和市场双风险。
六是更加注意培养具有丰富市场经验和文化理论素养的年轻宏观财经和国际化文化教育管理人才。中国如何培养或者吸纳具有丰富国际市场经验和文化理论素养的年轻宏观财经、国际化文化教育管理人才,是现实话题。没有十多年的国际市场历练,经历多种文化市场考验,是培养不出国际市场感觉的。文章建议中国借鉴新加坡经验,把留学海外商学院、文化学院和法学院的年轻才俊吸引进国有财经机构加以培养,以供未来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之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