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媒又借“草根文化”攻击中国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本报记者 常黎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7 22:4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互联网使用的逐渐深入,博客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表达思想和感情,其中不乏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批评声音。但是,西方媒体却单单对这种批评声音十分感兴趣,并迅速将之政治化变成攻击中国的工具。25日,德国之声就借一位网民出国被拒,用所谓的“民主”对中国进行攻击。

  德国之声注意到,一名以Zola为网名的人在博客上发表文章,撰写一些关于“钉子户”等问题的文章。他们还通过多方打探了解到,这名网民家里很穷,他通过自学在网上开了博客。这在中国原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该网民却成了德国之声眼中的“草根记者”。德国之声还说,这样的身份似乎很符合人们将公民新闻定位为“草根新闻”的定义。

  不仅如此,德国之声还对他大加吹捧,授予他“公民记者”的称号,并邀请他前往柏林参加德国之声举办的国际博客大赛评委会议。上周五,德国之声十分恼怒地发现“公民记者”被拒绝出境,于是称其被拒绝出境的原因是中国担心“危害国家安全”。

  早在去年6月27日,德国之声就以“‘草根媒体’:舆论威力不可小觑”为题,鼓动中国网民在论坛、博客、播客上,发展一种并行于传统官方媒体的“草根媒体”。当然报道重点是所谓的“社会黑暗面”。 德国东亚文化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格日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中国越来越开放,各种不同声音越来越多,这是一种进步。

  他认为,有些西方媒体和组织打着“推广民主”的旗号,塑造一些所谓“中国公民代表”,让他们提供各种“新闻来源”,并挑唆他们说出西方媒体想说的话,这只会激化和引起中国人的不满。


  北京工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范敏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利益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基本底线,任何通过博客表达自己想法的人,如果是理智的、具有独立精神的话,都会对此有一个基本的判断。那些想凑到对中国崛起不安的西方媒体身边的人,是没什么前途的。▲



《环球时报》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社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2 16:2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